億萬年前的地殼去哪裡了?

億萬年前的地殼去哪裡了?

一個多世紀以來,地球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缺失的地殼層背後的原因——1869年,地質學家指出,科羅拉多大峽谷中似乎缺少一層岩石。樣本顯示了一個可追溯到5.4億年前的地質層,而緊隨在其下方的一層則可追溯到10億年前。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中間發生了什麼?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也觀察到了這種間隔,它被稱為“巨型不整合面(the Great Unconformity)”。為了解釋這一間隔,科學家們提出了兩種理論——要麼沉積物顯著增加,要麼發生大規模的快速侵蝕事件。

答案似乎已浮出水面——缺失的地殼層可能是由於“雪球地球”的緣故,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找到證據支持這一理論。 在他們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他們發現的證據以及為什麼他們認為這可以支持該理論。

研究人員認為,大型侵蝕事件是由所謂的“雪球地球”進一步發展造成的,“雪球地球”時期整個行星完全被冰覆蓋。他們相信,冰層在消退時會帶走整整一層地殼,並將其帶入海中。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推斷,在測試海底時應該會發現那個時期的大塊岩層。但是這樣的岩層沒有被找到。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於當時發生的構造板塊的運動,岩石被拉入了地球內部。

這一理論的證據來自於該時期的晶體形式——研究人員發現的鉿和氧同位素與在寒冷條件下經歷過侵蝕的晶體一致。數據來自30,000個鋯石晶體的信息數據庫。研究人員指出,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為研究中的時間標記物。

編譯:李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