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刀劍一般是單手的,日本刀是雙手刀,搏殺時力量上會不會吃虧?

被稱為神


如果僅僅是拿單手刀劍對抗雙手刀的話,很明顯,確實是單手刀劍吃虧。但如果注意看古代各國兵器的話,就會發現雙手刀劍在世界範圍都是非主流的兵器,而單手刀劍才是刀劍類兵器的主流。那麼既然雙手刀劍和單手刀劍對抗更佔便宜,為什麼雙手刀劍反而是非主流兵器?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雙手刀並不適合在馬上使用,所有騎兵刀劍都是單手的,因為方便另一隻手抓韁繩,而且在馬上雙手揮舞反而攻擊角度受限使不上力。這就註定雙手刀劍只能步兵用,而單手刀劍步兵騎兵都能用。實際上日本早期太刀就是在馬上使用的,柄長其實和中後的雁翎刀一類單手刀的柄長一樣。當時日本戰爭流行一騎討,就是武士單挑,甚至不允許步兵干擾武士間的戰鬥。所以早期日本太刀也是單手刀。

奈良市春日大社的金地螺鈿毛拔形太刀

乾隆雁翎刀

對比可以看到上面兩圖中太刀和雁翎刀的刀柄長度其實基本一致。而全面轉變為雙手刀是戰國時代,作為步兵的足輕成為了主力,於是柄變長,成為標準雙手刀。但是,為什麼其他國家都沒有大規模裝備雙手武器呢?因為日本人不用盾牌。單手刀劍只要加一面盾牌就可以輕鬆剋制雙手刀。而各國都用盾牌,只有日本島國比較封閉,冷兵器時代關起門來自己互相打,大家都不用盾牌,所以就沒人用盾牌。

在於倭寇的交戰中,戚繼光也引用了日本的雙手刀,但是,僅僅是給鳥銃手作為近戰刺刀用的副武器,戚繼光在《紀效新書》裡非常明確地說了雙手長刀的來源和作用:

“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進足則丈餘,刀長五尺,則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今如獨用則無衛,唯鳥銃手賊遠發銃,賊至近身,再無他器可以攻刺,如兼殺器,則銃重藥子又多,勢所不能。唯此刀輕而且長可以兼用,以備臨身棄銃用此,況有殺手當鋒,故用長刀備之耳。”

雙手長刀看起來很厲害但是為什麼戚繼光甚至不把他配發給近戰部隊呢?就是因為近戰部隊有盾牌、長槍。長槍就不用說了,雙手刀被長槍剋制的死死的,只要是受過正經訓練的長槍手,雙手刀上去就只能送人頭。而使用單手刀的步兵都是配發藤牌,並且戚繼光專門記載了一套藤牌使用技法。

戚繼光鴛鴦陣的近戰主要靠盾牌、長槍、钂耙。至於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狼筅,其實只是拿來給新兵壯膽用的,《紀效新書》這麼記載狼筅的:

兵中所以必於用此者,緣士心臨敵動怯,他器單薄,人膽搖奪,雖平日十分精習,便多張皇失措,忘其故態,惟筅則枝梢茂盛,遮蔽一身有餘,眼前可恃,足以壯膽助氣,庶人敢站定。若精兵風雨之勢,則此器為重贅之物矣。

而依靠長槍盾牌钂耙,戚繼光抗倭創造了極度耀眼的戰績。

王倉坪之戰: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我方無一人陣亡.

牛田之戰:擊潰數上萬倭寇,斬首688顆,我方無一人陣亡。

白水洋之戰:我敵對比:1500對2000餘,全殲2000多名倭寇,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我方犧牲陳四等3人。

而且雙手刀因為比較長對於工藝要求更高,耗費的鐵更多,價格自然也更貴。但是卻打不過更為便宜的刀盾,更別說最便宜的長槍了。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只有日本廣泛裝備雙手刀。西歐最然也流行過雙手劍,但那都是騎士老爺炫耀自身財力和身份的武器,下面士兵雙手劍裝備率很低。

最後我本人在以前就有做過對抗,現在我把以前我用盾牌打雙手刀劍來給大家做個演示

盾牌的用法不是龜縮在盾牌之後,而是在格擋住對方攻擊以後立刻趁機攻擊對手。上圖中對方先是試探刺擊,被格擋住以後橫斬,但是再次被盾牌格擋住,同時盾牌壓住對方雙手刀,單手刀趁機砍殺對手。

上圖中,對手雙手刀首先左橫斬,被我伸出盾牌擋住,然後他變向為右橫斬,但是依然被盾牌擋住,並且盾牌拍開他的雙手刀,單刀砍殺他。

上圖中對手試圖佯攻我頭,但實際上盾牌遮擋下他根本攻擊不到我的頭,所以我不為所動,他轉而想攻擊我的腿,但是依然被盾牌擋下,被單手刀反殺。

上面三張動圖已經展示了,對手嘗試各個角度進行攻擊,但是都被盾牌擋住,無計可施,被單手刀直接一波帶走。雙手刀雖然單挑確實對單手刀劍有優勢,但問題是中國從來不用單手刀劍去跟雙手刀打,直接上刀盾能虐哭日本雙手刀。


人渣嘯西風


雙手刀劍是配合盾牌使用的,誰真的上戰場就拿把單手刀劍,冷兵器時代,劍盾手,刀牌手,長槍手,戟/鏜把手一直都是步軍近戰主力。而劍盾/刀牌手更是攻防兼備的兵種。

倭寇橫行也只在沿海和東南,因為哪裡的軍隊主要是衛所軍,而衛所軍作戰不利主要的原因其實和武器的制式沒有關係,衛所軍是世襲的軍戶,沿海及江南地區長期沒有戰事,朱元璋的百萬大軍早就退化成了百萬莊家漢,而這些莊家漢除了沒有受到過任何軍事訓練外,還存在土地兼併,破產,被貪汙軍餉,成為軍官家奴,逃亡者眾多,吃空餉,最嚴重的地方一個衛所上千人其實只真是存在200多人,還都是軍官家的佃戶,屯田都被軍官兼併,其餘士兵都已經逃亡,剩下的八百名額都被用來吃了空餉,武器裝備因為貪汙的問題都是質量極為低劣的用來湊數的武器,士兵幾乎沒有任何防護裝備。

是想你是一個衛所士兵,沒有軍餉,自己只是長官家的一個佃戶,沒有經過哪怕一天的正規軍事訓練,沒有鎧甲,拿著街邊鐵匠鋪最便宜的用最爛的鐵打造的切菜都費勁的武器去和刀頭舔血經歷過日本“戰國”混戰,以劫掠為生的拿著還鑄造工藝不錯武器的海盜去打仗,他會贏嗎?他會搏命嗎?這樣的軍隊打不了仗難道僅僅只是因為武器裝備不好?刀短?

得出這種結論的人簡直可笑至極。制度上的腐敗和不合理導致一支軍隊已經從根上爛掉了?但是話又說回來,導致戰敗的主要原因是器不如人,這也是大明朝廷各級官員和皇帝最想要聽到的一種最滿意的解釋,刀不好,花錢造好就完了嘛,能用錢解決的事兒還叫事兒嗎?

這個時候有一個愣頭青隆重登場,就是戚大將軍,他發現了問題所在,於是上書“改革軍制”。一石激起千層浪!皇帝沉默了,大人們磨拳擦掌準備垢陷這個不懂規矩的愣頭青。

官老爺們對於核心的問題都心知肚明,但是軍隊的這一套腐敗體系,有太多的既得利益者,多到皇帝都不敢下決心。

仗還是要打,弄死了戚繼光靠那些所謂的“忠臣”上陣殺敵嗎?大家各退一步,“改革軍制”變成“編練新軍”,充足供應軍械軍餉,有了優良的制式武器,解決了工資待遇,訓練了一支職業化的軍隊,人不用太多3000虎賁足以蕩平倭寇。衛所軍和那些既得利益者還保持原來的樣子。似乎一切問題都得到了圓滿解決,皆大歡喜。

感覺說到這裡有些跑題了。若干年之後日本統一,舉全國所謂的“戰國百戰精銳”入寇朝鮮,妄圖“借道滅明”,朝廷派出一隻邊軍精銳的偏師,沒錯是偏師進去朝鮮半島,這次戰役倭軍所謂的,名震天下,鋒利無匹的雙手長刀並沒有給明軍完成多大困擾,也並沒有出現什麼“器不如人,武器被倭軍斬斷”這種報道;反而是倭軍的長刀砍在邊軍戰士的重甲和重型武器(狼牙棒,鐵棍,大刀,大斧)上多有損毀。而邊軍戰士最大的威脅反而是倭軍的鐵炮和朝鮮部隊的弓箭(明軍戰鬥後發現有不少陣亡士兵是背後中箭陣亡的,這些箭矢全部來自於朝鮮士兵的盲目射擊)。

再次迴歸正題如果單從武器作戰效能上來看,雙手武器刀劍是不如劍刀/盾的,除了近身戰鬥之外,還需要考慮至關重要的兩點,對遠程拋射武器的防禦,和軍陣的協同作戰,劍/刀盾更適合列陣進攻和防禦。總得看來雙手刀劍還是更像街頭鬥毆利器而非戰場利器。


高天上聖玄穹高上帝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是東北總叨叨。

中國刀劍一般是單手的,日本刀劍是雙手的薄紗時力量會不會吃虧?總叨叨通過查閱資料發現,中國的刀劍從形制上看大都是直腰身,只有刀在刃口不分產生一定的弧度,由於採用單手操作,重量上就比較輕,在搏殺過程中容易掌握平衡,出招的頻率較使用其他兵器快。

























日本刀為雙手刀,據史料記載,日本刀最早是脫胎於中國古代的唐朝刀的形制,後經過日本刀匠的改進形成一種刀身彎曲呈一定弧度的雙手刀。












這種刀由於需要雙手操作,在長度上要超過中國刀劍,在重量上也不佔優勢。由於日本刀體長重量大,雙手操作,在相同時間內出刀頻率會低於中國刀劍,而且雙手操作容易用力過猛失去重心平衡,這也影響後續的出招。








通過以上分析總叨叨認為,中國單手把持的刀劍和日本雙手把持的刀,在形制和重量上屬於各有利弊。

說到這,總叨叨想起中國過去的一位牛人曾經說過的一段話,用在對這個問題上的看法表達上比較合適,這句話就是“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總叨叨


刀的握把一般分為:單手 雙手 半手 。

中國的單手刀,一般為短刀長度在80公分左右,單手持握。一般用法或雙刀或配合盾牌。單刀一般用於防身自衛,或狹小空間,如捕快,水兵。

半手刀是指可單手持握易可雙手持握的刀具長度一般在一米左右,比單手刀略長比雙手刀略長。錦衣衛的繡春刀,燕翎刀,清朝的牛尾刀包括十字軍的半手劍都以半手居多可步戰可馬戰,長度適中可配盾也可以雙手持握使用。

雙手刀 最大的特色就是長,威力大。 一般超過一米,刃短的都在95公分以上,雙手持握劈砍威力較大。中國的苗刀,斬馬刀,日本的武士刀,歐洲的巨劍都屬於雙手刀,雙手刀威力巨大,對空間要求大,且難以馬上作戰。

對比一下幾種握法的特點 ,我們不難發現,單手半手威力雖然不如雙手刀,但是配合盾牌與長槍兵配合作戰卻是戰場上所需要的。雙手刀威力巨大卻不適合戰場作戰,只能作為優秀的單兵自衛武器,戚帥將苗刀配給鳥槍兵,武士刀在日本也是在長槍損壞丟失的情況下才使用。論單打獨鬥的情況下雙手刀比單手刀半手刀佔優勢,但是陣戰的話刀盾兵,完虐雙手刀。


角落16622442


單手的刀劍在速度,力量,長度上都遜於雙手日本劍,而且日本劍為了增加劈砍的力度劍身和劍柄有一個大約30度的仰角,使得殺傷力更大,在格鬥中佔盡優勢,另外,日本劍道平常研習就是硬碰硬的搏殺練習,幾乎沒有什麼花架子和漂亮的POS,一半以上的練習時間都是完全為了實戰而進行的雙人對抗練習,而中國武術中的器械練習,也是刻意的在避免對抗性的練習,都是自顧自的表演性練習,中看不中用,這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悲哀;本人在90年代中期從事武術教學的時候(徒手格鬥)曾經做過類似中國刀劍對日本劍的對抗性嘗試,結果發現第一隻要是器械長度上小於日本劍的,中國的武術器械幾乎沒有勝算的可能,第二如果是單手持器械對抗日本劍100%是在找死(千萬別被抗日神劇忽悠了),以前有部電影曾經清晰的揭示了這一點,是有於榮光和楊麗青主演的,叫——東瀛遊俠,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相信行里人一眼就能明白箇中緣由。


手機用戶66902159271


日本刀被評為世界古代刀力學作用最好的刀,可單手拿,也可雙手握,斬力強勁,可以發揮比同等重量一般刀的斬力高得多的威力,刺力有盡,拔刀快捷。另外,古代日本的刀匠行業發達,戰爭使冶煉技術千錘百煉,而且日本刀樣式明確固定。

對比中國從唐朝後,禁止私人冶煉制刀,而官方製造,多是貪汙腐敗下的偷工減料,宋皇帝獲得西夏刀而視為珍寶。到了明朝,倭寇到周邊燒殺搶掠,據記載日本刀削鐵如泥,明刀一碰就斷。而戚繼光只好想出用竹子沾上毒藥,來對抗日本刀。

而當今無論是日本武士刀,還是中國唐刀,都已經不適合現代軍事。士兵都以佩戴便利的現代軍刀。



吹牛娃的春天


首先要區別開來械鬥還是戰場。械鬥的話武士刀無敵,最佳殺人冷兵器。戰場的話是長槍長矛最佳。可以這麼說,古今中外,弓箭,盾牌,槍矛是標配,刀是輔助。寶劍是裝飾性用品,千年前就從戰場上淘汰。

蒙古滅了南宋和朝鮮後兩次進軍日本,結果碰到單兵格鬥水平一流的日本武士絲毫佔不到便宜,騎兵機動力被日本人海灘上建造的矮牆阻礙,退回海上又來臺風,結果不敢靠岸都餵魚。

明朝錦衣衛作戰兵器就是日本刀,平時掛繡春刀。藍玉被朱元璋砍頭就是因為從他家抄出了萬把日本刀和大量盔甲。


賀孝豪


這個吃虧是相對的!日本刀之所以雙手使用,有很大一個原因是日本人矮,他們的打刀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很長很重了,所以雙手使用,並且跳躍著攻擊。這樣一來力度有了保證,但靈活性欠缺。中國刀劍單手使用時強調的是多變的身法,和日本劍道單打獨鬥就各有利弊了。功夫好的並不吃虧,說不定還能佔便宜。但如果是在軍陣之中,顯然不能使用複雜的身法,那麼確實吃虧。所以我們的解決方法是戚大將軍開發出了苗刀。或者是在使用單刀時加持盾牌,或者乾脆使用長槍和狼筅。

另外一個問題在於日本國的特殊性決定了日本會用武士刀的都是武士,每一個都從小練武且很多都是家傳武藝,但人數少。中國這邊當時當兵的很多都是農民,參加的訓練很簡單,這就導致了我們和倭寇單打獨鬥很吃虧。這不是武器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如果換成當時的名將特別是俞大猷這樣敢獨闖少林寺的,我估計拿什麼也不吃虧。別忘了,琉球武術拿一對鐵尺也能破武士刀。所以中國人就只能從改革兵器上下功夫了。這樣回答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


Stevenbee


單手刀劍一般都會配盾。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其實真可能吃虧,但說實在日本人也不是雙手一刀,倭寇很多是手持雙刀 作戰。中國刀也有雙手刀,最有名的就是朴刀(水滸英雄標配,老版水滸傳裡面宋江去投奔柴進時候拿的就是這貨)。對於普通人來說雙手刀確實比單手刀好用,但練熟了,單手刀也很有力量,這時區別更多的是刀長度。日本刀優點就是鋒利刀長而且輕。中國抗戰時期大刀比較短,但厚重,真和日本刀對抗,使日本刀的如何和他旗鼓相當,日本刀即使不輸,刀也快廢了(刀尖一樣可以殺人,刺傷事實上經常比砍傷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