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究竟該怎麼選


理財產品究竟該怎麼選


​問:現在市場上的各類理財產品很多,比如在銀行可以買大額存單、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保險、外匯、黃金等,在證券公司可以買股票、券商理財產品等,在互聯網金融公司可以買P2P網貸,這麼多理財產品究竟該怎麼選?選擇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標叔:

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我們要從5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理財需求是什麼。比如說某人打算3年後買房,手裡有80萬元的現金,而首付款需要100萬元,想通過投資將80萬元增值到100萬元。這是一個非常具體的需求,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年化收益率達到7.7%。

其次,也是普通人最看重的指標——預期收益率。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收益率,比如3年期大額存單的收益率在4%左右;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目前在4.5%左右;P2P網貸的預期收益率大多集中在6%~10%;混合型基金的長期年化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要想按時實現理財目標,就需要挑選收益率高於預期的理財產品或理財產品組合。比如上面的那個例子,需要投資於預期收益率超過7.7%的理財產品,才有可能按時獲得足額的購房首付款。

第三,理財產品的風險,這也是經常被人們所忽視的問題。很多人為了實現理財目標,盲目追求高收益產品,往往會忽視這些產品的風險。

還看上面的例子,如果僅僅是到銀行投資大額存單或銀行理財產品,3年時間資產不可能從80萬元增值到100萬元。投資P2P網貸或混合型基金,有可能實現理財目標,但需要承擔較高的風險。

P2P網貸最大的風險是資金鍊斷裂,由於網貸平臺良莠不齊,一旦碰上問題平臺,恐怕連本金都拿不回來,更不用說增值了。

混合型基金主要依靠股市獲利,如果在熊市中,再牛的基金經理也不一定能賺到錢。尤其是在中國,牛短熊長,一個熊市可能就要運行3年以上,誰都無法保證未來3年中一定會出現牛市。雖然不少混合型基金在歷史上的確取得過不錯的業績,但那都是通過長期投資取得的,3年的時間有點短,堅持5~10年才有可能真正分享到基金投資的成果。如果你無法承受資金全損或股價波動的風險,就不要投資P2P產品和混合型基金。

第四,理財產品的流動性。由於我們對資金的安排無法做到非常精確,因此我們還必須關注資金的流動性。3年後買房,只是一種設想,2年半買不行嗎?如果看到合適的房源,但手頭的資金無法及時變現,當你要付首付時,錢取不出來,從而錯失了大好的機會,豈不是讓人心疼?

最後,我們還要關注理財產品的資金門檻。如果你選擇的理財產品,有著較高的資金門檻,而你的資金又達不到這個門檻,收益率再高也與你無關。比如大額存單的最低起存金額是20萬元;私募基金的起點是100萬元等。(作者:汪標;圖/小黑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