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昨天,我在悟空問答上看到一個問題:有人問春聯上的這個古文字是什麼字?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很顯然,即便不認識古文字,估一下也大致能猜到,這很有可能是一個「福」字。

我也看到了一些答主的回答,他們都非常自信的認為這是甲骨文的「福」字: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並引用了甲骨文的圖片證明: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另一位答主引用了書法字典也認為是「福」字,我查了一下,這位答主引用的是的《書法大字典》,第1464頁(商務印書館版本):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但這完全是錯誤的,這不是甲骨文的「福」,這個編書法字典的人搞錯了,很多書法家沒有古文字學的學術訓練,也就跟著以訛傳訛,錯上加錯。

首先,殷商甲骨文沒有「福」字,「福」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引自:李學勤,《字源》(2012,天津古籍出版社),頁5

那《書法大字典》和其他兩位答主引用的甲骨文是什麼字呢?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書法大字典》頁1464

其實,這個跟古文字「福」很像的字,其實是一個很冷僻的字:祼,讀為【guan4】。

(一定要注意,這個字不是「赤裸」的「裸」,「赤裸」的「裸」:從「衣」從「果」,「祼」從「示」從「果」。)

這個甲骨文如果隸定為楷書的話,字形應該是: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祼」就是這個字的後起形聲字: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後起形聲字」也就是將「象形漢字」進行形聲化改造,看起來是繁化,但其實是簡化。

因為相對於整個漢字系統來說,減少了基本字符,形聲兼備,便於理解記憶。一種文字的基礎字符相對來說越少越好,越便於學習。(注意:這只是一種「相對」說法,比如二進制只有0和1,但肯定不適合做文字)

不知道這個意思是否好懂?

我舉個例子:古文字「聞」就是一個象形字,全字象「人手附耳諦聽」之形,後來,改造為一個從「門」從「耳」的形聲字。「門、耳」是已經存在常見基礎字符。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古文字「聞」的形聲化改造

「福」的金文確實跟甲骨文「祼」有點像,但絕對是有區別的,區別在哪裡呢?

區別在「祼」有「一雙手」,而「福」是沒有的,「祼」全字像「一雙手抱著打開蓋子的罈子倒酒」之形,加「示」部表意: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祼」的造字意圖

「雙手」的符號在很多古文字中表示人的動作,在古文字學中稱為「動符」。

而「福」的金文的右半部分「畐(畗)」,就是「一隻罈子」,但沒有表示「罈子開口」的筆畫,也沒有表示「倒酒」動作的「雙手」: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畐」(畗)的古文字: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畐」(畗)字許慎的解釋是:

《說文》:「畗,滿也。從高省,象高厚之形。凡畗之屬皆從畗。讀若伏。」

許慎解釋構形不大正確,朱芳圃先生《殷周文字釋叢》釋讀為:字象長頸鼓腹圜底之器。「畐為盛器,充盈於中,因以象徵豐滿」。

也就是說:「畐(畗)」象形「一隻裝滿東西的罈子」,會意「豐滿、富餘」。

在甲骨文中,「祼」這個字非常常見。

甲骨文「祼」有多種形體:「一隻手、兩隻手、無手」都有,但「罈子開口」的筆畫一定是有的,有些筆畫跟甲骨文中表示酒器「升、鬥」一樣。或者有表示「酒倒出、外溢」的筆畫。

下面只是我引用《甲骨文字編》中「祼」的一部分字形,文字編號為1316——1318: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其他的形體: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引自:李宗焜,甲骨文字編(中華書局,2012),冊中,頁397-400

復旦大學《新甲骨文字編》中「祼」字字形: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引自:劉釗等,新甲骨文編(2009,福建人出版社),頁9-10

「祼」的金文則更清楚的表示「罈子開口」的象形: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引自:【小學堂】網站

那「祼」是啥意思呢?

其實從「祼」的古文字象形符號,我們就能猜出一個大概,就是一種用酒祭祀的儀式,甲金文表示一種「祭名」。

「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二者能夠互證互參這一點:

《尚書.洛誥》:「王入太室祼」。

孔穎達《疏》:「祼者,灌也。王以圭瓚酌鬱鬯之酒以獻屍,屍受祭而灌於地,因奠不飲謂之祼。」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引自: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2570

甲骨文和金文中正是用「祼」這個字表示「祼祭」。

  • 甲骨文如:

《甲骨文合集13619》:癸子(巳)卜,㱿鼎(貞):子漁疒(疾)目,祼告於父乙。

「子漁」就是武丁的兒子,他患上眼病,用「祼祭」祭祀先王父乙,求自己眼病好起來。「父乙」就是商王「小乙」,是武丁的爸爸,也就是子漁的爺爺。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甲骨文合集13619》

  • 金文如:

《毛公鼎》有「賜汝秬鬯一卣,祼圭瓚寶」之句: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祼圭瓚寶」就是上文引《尚書》、《考工記》中所說到「祼祭」中用到的一些禮器。而「秬鬯」就是殷周時代的一種用穀物香草酒,用於祭祀、賞賜。

古代象徵最高賞賜的「九錫(賜)」其中就有「秬鬯」,

九錫:車馬、衣服、虎賁、樂器、納陛、朱戶、弓矢、鋏鉞、櫃鬯

「九錫」制度確實源自周禮,西周金文中經常記載周王用這些禮物賞賜王侯大臣。但漢代王莽、曹操以後,臣子受「九錫」之禮,就成了預備要「篡權」的節奏了。

前面說了,「福」始見於西周金文,數千年來,這個字的用法沒有什麼變化:

金文例句如西周《士父鍾》:多福無疆: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殷周金文集成145》

結論:

引證了這麼多證據,就是為了將結論做得無懈可擊:很多人誤將甲骨文「祼」當做了「福」字的甲骨文,並且寫在春聯上。

「祼」和「福」的古文字的確有些相近,但完全能區別,最主要的區別:

  • 「祼」的古文字像「雙手捧壇倒酒祭祀」之形。
  • 「福」沒有「手(又)」部符號,「福」是一個形聲兼會意字,「畐」可表音也可表意。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我用百度搜索了一下,這個小錯誤流傳非常廣,書法家、畫家、商品。。等等很多都這樣寫。隨便引用幾個: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寫錯的甲骨文「福」

以漢字為載體的「貼春聯」習俗,跟西方「聖誕樹」一樣,是中國新年:春節最具標誌性的事物。

春聯中的「福」字是如此頻繁多見,這些年甚至流行全球!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福」跟「德、氣」一樣,沒有完全對應的英文能準確翻譯

漢字「福」的古文字異體眾多,甚至能蒐羅出幾十上百種寫法: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集齊不同寫法的「百福圖」

而甲骨文因其古樸、生動、勁峭的獨特美感,成為很多書法家的「寵兒」:

文字「謠謠零」:廣泛流傳的甲骨文「福」字春聯,其實都寫錯了!

但是,如果要以甲骨文寫「福」字,千萬不能寫成有「雙手捧尊倒酒」的字形。我們中國人自己最獨特的文化標誌都搞錯了,情可以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