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5次艱難懷孕,她終於迎來了健康寶寶

從28歲到34歲,杭州張欣(化名)的腦子裡只有一件事——生孩子。但上天似乎有意跟她開玩笑,六年裡她接連懷孕五次,直到最後一次才成功生下一個女兒。

女兒5個月大時,全家人帶著糖果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與計劃生育科的醫生護士分享喜得千金的甜蜜。他們見證了張欣一路走來的艱辛和不易,也是她求子路上並肩作戰的戰友。

據悉,隨著懷二胎的需求上升,之前一胎剖宮產的問題逐漸顯現,瘢痕妊娠明顯上升,浙大婦院統計五年之內就有近2200位這樣的孕婦,比早前五年增加了近五倍。如何為她們保駕護航,浙大婦院計劃生育科團隊為此付出了許多努力,好消息是他們琢磨出了一套個性化治療方案,讓不少孕婦擺脫了大出血的生命危險,有的甚至平安生下了健康寶寶。

经历5次艰难怀孕,她终于迎来了健康宝宝

剖宮產留下瘢痕子宮

胚胎三次長在刀疤上

28歲時,張欣懷上了第一個寶寶。原本這是一件喜事,沒想到卻成為後面六年噩夢的開始。

胎兒長到八個月,因為胎盤位置異常,張欣突然出現大出血,情況緊急就近在縣醫院做了剖宮產手術。孩子沒有保住,子宮保住了,但她的子宮下段捱了一刀,從子宮內部看,形成了一個凹陷進去的憩室,好像一個內套間。

浙大婦院計劃生育科主任、浙江省醫學重點支撐學科計劃生育學學科帶頭人黃麗麗教授介紹,這種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存在子宮破裂、產後出血、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等危險,是剖宮產手術後嚴重的遠期併發症之一。瘢痕子宮的孕婦再次剖宮產時,損傷、感染、粘連加重、切口癒合不良等手術併發症也會增加。

但張欣和丈夫都很喜歡小孩,其他家人也都期盼著一個小生命的到來,儘管醫生告知了風險,她依然決定再做一次嘗試。

兩年後,張欣懷上了第二個寶寶。每一個常規的孕檢,對她來說都是一個心驚膽戰的關卡,時刻擔心會有怪獸突然出沒。

但她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孕60天,醫生給她產檢時發現胚胎種植在之前剖宮產留下的子宮瘢痕憩室裡(醫學上稱為“剖宮產瘢痕妊娠”)。這個憩室的肌層已經變得很薄,如果繼續妊娠,很容易子宮破裂、大出血,威脅她的生命。

無奈之下,張欣還是聽從醫生的意見,做了子宮動脈栓塞,終止妊娠。但她沒想到,接下來一年裡她又懷孕兩次,每一次胚胎都在憩室裡著床。她像是經歷了一次漫長的水逆,好運始終沒站在她這一邊。

連黃麗麗教授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她推測,可能是患者第一次剖宮產手術時,孕周相對較小,瘢痕憩室位置相對較高,胚胎比較容易進入。

切除病灶、修補瘢痕

終於如願生下了孩子

張欣第四次懷孕時,黃麗麗教授認為繼續這樣下去,患者生育的機會只會越來越渺茫。在經過一番評估後,醫生為她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

在黃麗麗教授的帶領下,團隊為患者做了腹腔鏡下病灶切除和瘢痕修補,相當於關閉了憩室的大門並加固了子宮壁的薄弱處,阻止胚胎再次進入。

術後兩年,好消息傳來,張欣第五次懷孕,而且胚胎在子宮內正常著床,她最後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

除了像張欣這樣,還有的病人是因為避孕失敗,不小心懷孕,結果胚胎長在了上次剖宮產的子宮瘢痕上。

李女士今年40歲,近十週以來,月經一直稀稀拉拉、淋漓不盡,她以為只是月經不調。後來一次出血較多,才來到浙大婦院就診。

結果檢查做出來,她竟然懷孕了,而且胚胎正好長在了瘢痕上,胚胎停止發育也有段時間了,反覆的出血,在子宮下段形成了較大的包塊。李女士十多年前剖宮產生下孩子,所以子宮上也留下了瘢痕。

最後醫生給她做了子宮動脈栓塞和宮腔鏡下刮宮,她術中出血500毫升,血色素一度降得較低,受了不少苦。

剖宮產瘢痕妊娠明顯上升

五年之內增加了近五倍

黃麗麗教授介紹說,近年來全球範圍剖宮產瘢痕妊娠的發生率明顯上升,在中國尤為明顯。

以浙大婦院來看,2006年~2010年共收治456例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2011年~201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2187例,幾乎是前面五年的五倍。

黃麗麗教授分析,這跟中國剖宮產率較高,以及二孩政策的放開有關。第一胎剖宮產,生第二胎,或者意外懷孕時,就容易出現剖宮產瘢痕妊娠。

她建議,瘢痕子宮的孕產婦一定要做好孕檢,孕早期一旦確診,應立即終止妊娠。如果沒有生育打算,要在日常做好避孕措施。

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的剖宮產瘢痕妊娠治療常規,為此黃麗麗教授帶領11位專家研究“剖宮產瘢痕妊娠個體化治療”,該課題獲得第二屆全國婦幼健康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经历5次艰难怀孕,她终于迎来了健康宝宝

計劃生育學學科

計劃生育學是浙江省醫學重點支撐學科。學科通過對母胎界面的生育調控機理及生殖生理相關研究,避孕節育新技術臨床及實驗室研究,計劃生育手術併發症的防治研究,生育力維護及相關疾病研究等方向的重點研究,體現“生育調控安全有效、預防為主、維護生育能力、促進生殖健康”的發展思路和工作策略,提高全省計劃生育學研究整體實力和服務水平。

長期開展新型避孕藥具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近年來重點關注米非司酮對母胎界面免疫細胞及其因子的調控作用及其機理研究,為開發新型避孕藥提供新思路;計劃生育手術併發症綜合診治療效顯著,輸卵管顯微外科手術成功率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同時採取臨床與基礎、治療與保健相結合的辦法,促進男性及女性生育力的保護。培養了一支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工作能力的計劃生育學人才隊伍,建設相應的基礎研究、轉化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推廣服務平臺,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服務。學科帶頭人:黃麗麗教授。

经历5次艰难怀孕,她终于迎来了健康宝宝

文字:張冰清、孫美燕

攝影:陳嘯

詳見《錢江晚報》2018年8月28日A16版

監製:孫美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