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醫生痛批“百億保健帝國權健”,權健迴應:不屬實、誹謗……

12月25號由知名醫療媒體“丁香醫生”發佈一篇《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被刷屏,講述的是關於權健的保健品品牌造假一事,引發大批網友的熱議,迅速將權健推上輿論的風口。

丁香醫生痛批“百億保健帝國權健”,權健回應:不屬實、誹謗……


文章稱:

權健這家憑藉天價保健鞋墊和負離子衛生巾起家的公司,在令人瞠目的7000多家加盟火療店的掩護下,花了14年,在中國構建起一個年銷售額接近200億的保健帝國。在帝國的食物鏈裡,參與者不僅搭上錢財,更有人燒傷、致殘,甚至丟了性命。文章舉例:三年前,內蒙古自治區患癌女童周洋的家人讓女兒放棄化療,轉而服用權健公司的抗癌產品,卻最終讓小女孩病情惡化身亡。在周洋離世後,卻宣稱“4歲女孩在權健自然醫學重獲新生”、“周洋生殖細胞瘤被權健秘方治癒”。以及權健舉辦的會議是各種環節的洗腦,甚至被蛟河市檢察院指控為傳銷等等。

而後權健半夜發聲明,譴責其報道內容不屬實,要求“丁香醫生”撤稿並道歉,權健將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其自身權益。

丁香醫生痛批“百億保健帝國權健”,權健回應:不屬實、誹謗……


12月26號“丁香醫生”回應:不會刪稿,對每一個字負責,歡迎來告!

同時撰寫此文章的主筆之一的曾鼎稱:我們所寫的都有證據、錄音或書面材料,甚至做了公證。除了去內蒙古赤峰採訪文章主角患者周洋的父親,還曾去權健公司在天津的總部,參加了他們的招商會。

這讓人不經感嘆,一樣東西之所以成為“保健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沒有確切的疾病治療和預防效果,只是具有保健作用。況且,想權健那些產品,根本連“保健品”都需要加個雙引號,就是毫無營養的普通食品,只是加上天花亂墜的宣傳,就收割了搭配智商稅,實則讓人震驚!

所以關於保健食品的科普真是任重道遠啊!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比,其保健品食品會強調【劑量】、【適應人群】。

保健食品有這兩點是十分的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往往會忽略。

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的區別:

丁香醫生痛批“百億保健帝國權健”,權健回應:不屬實、誹謗……


第一點: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它不產生任何預防、治療疾病的作用。它最多就是調節身體機能。如果把保健食品當藥吃,那是不會產生任何治療效果的。

第二點:保健食品由於有劑量要求,在食用時必須嚴格按照劑量來,如果超量食用,反而會引起一些潛在的危險,更不能把保健食品當飯吃。

第三點:在中國,經註冊和備案的保健食品,在包裝上都能找到藍帽子圖標。只有擁有藍帽子圖標才能宣稱功效,作為合法的保健品進行售賣。

其中權健公司的很多產品就是這樣,根本沒有註冊和備案;再比如市場上常見的一些酵素飲料、功能水等等,其實絕大多數都是普通食品。

第四點:普通食品在包裝上宣稱功效是違規的,

很多廠商們就打擦邊球,用各種廣告、圖像之類的來暗示此東西對健康有好處,故意把普通食品當保健品賣,賺取智商稅。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保健食品都沒有效呢?

答案:並不是的。

因為保健食品並身是改善身體機能,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情,反過來,你吃了效果不好,並不代表別人吃了的效果不好,對吧。

同時我們要正確的看到保健食品,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保健食品都是充滿爭議的。舉個栗子: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對於膳食營養的補充作用是有多方面研究驗證的;如果你缺鈣,買一些補鈣的保健食品,那肯定沒錯。

總而言之,保健食品的亂象在各個國家是普遍存在的,

關鍵在於你對保健食品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勿做智商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