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協議》是什麼?日本經濟為什麼會進入失落的20年?

《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是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和聯邦德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會晤後簽署的協議。其目的在於聯合干預外匯市場,這讓美元有秩序地下調對日元、馬克等主要貨幣匯率,以處理美國鉅額貿易赤字,但是這也導致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更是從戰後快速經濟增長中掉隊,乃至跌入衰退期,這也讓日元在1990年代中期經歷了大幅、快速貶值,這直接戳破日本的經濟泡沫。正是日本自己錯誤的財經政策導致經濟進入失落的20年。

《廣場協議》是什麼?日本經濟為什麼會進入失落的20年?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廣場協議》並非針對日本一家,當時簽署的除了美國,還有法國、英國和聯邦德國。其主要目的是解決美元對當時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高估和美國貿易的巨大逆差。協議簽署的大背景是,1979年美國高達13%的通脹率,1980~1982年美國更是連續2次陷入衰退。沃爾克走馬上任美聯儲主席後啟動加息計劃,試圖強抑美國通脹,但是利率提升也加劇了匯率上揚,讓逆差問題更加雪上加霜。

《廣場協議》是什麼?日本經濟為什麼會進入失落的20年?

里根政府為了解決困境,提出推動他國貨幣升值和金融自由化,推動他國開放市場,增加進口美國商品。《廣場協議》簽訂後,1985~1987年日元兌美元飆升超過50%,但當時日元估值並未脫離基本面。但當時西德馬克也升值40%,而聯邦德國的經濟卻很穩健。最終的問題在於日本政府錯誤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廣場協議》是什麼?日本經濟為什麼會進入失落的20年?

1985年起,日本央行將基準利率從5%將至2.5%,大量貨幣流入股市和樓市,這讓兩則泡沫越吹越大。1989年日本為了防範過熱經濟,又將利率從2.5%提升至6%。正發高燒呢,一大盆冷水又劈頭澆下,經濟不出問題才怪。然而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雖然日本經濟陷入停滯,但是卻抵擋不了日本產品的熱銷全球,從豐田車到索尼的隨身聽,無不彰顯日本產品的實力和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