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同一起跑線上的國產鞋,為何就李寧安踏熬出頭了?

李寧、安踏、匹克、特步、鴻星爾克,這些很熟悉的國產運動品牌,好幾年前幾乎是同一時間出現在我們視野,也是很多年前80後、90後們,在過新年時家長才給買的品牌。後來

漸漸的就沾染上“土”、“掉價”等等“國產式標籤”。直到最近,隨著李寧的崛起、安踏的迎頭趕上,國產鞋也漸漸的受到了國人的認可。


那些年同一起跑線上的國產鞋,為何就李寧安踏熬出頭了?


發現沒有,你在談國貨崛起時,只找得到李寧和安踏的例子,而匹克、鴻星爾克、特步呢?竟一個能打的都沒有?這就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當時屬於同一起跑線上的國產品牌,為什麼就李寧安踏多年媳婦熬成婆了呢?那些李寧安踏的“同班同學”們如今都混得如何了呢?


那些年同一起跑線上的國產鞋,為何就李寧安踏熬出頭了?


其實他們都還在,只是名頭不響、比不過李寧安踏的高人氣罷了。比如特步,2008年就在香港上市,還在2010年時成為伯明翰俱樂部的球衣贊助商,邁進國際市場一大步;還有鴻星爾克,品牌價值突破219億,和各種國內外的賽事合作,競爭力也與日俱增。


那些年同一起跑線上的國產鞋,為何就李寧安踏熬出頭了?


雖然各位“同學”都在體育界玩得風生水起,但是為何就只有李寧和安踏走入了更多人眼裡,獲得了更多國人的認可呢?就好比同期畢業的表演班同學,有些已經是一線明星,有些卻還在不紅不火的配角上掙扎?個人認為,可以從李寧安踏的崛起中獲得一些思考。


那些年同一起跑線上的國產鞋,為何就李寧安踏熬出頭了?


一、勇於突破和創新

想要更進一步,就要學會突破自己,尋找創新之路。李寧在這條路上走得可謂是艱難。原本是七八十年代的人喜愛的品牌,因為打出了針對90後的宣傳,在當時既沒有討好到90後,更是失去了80後的喜愛。但隨著它年輕化的道路越走越好,李寧漸漸地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青睞,可謂是破而後立。


那些年同一起跑線上的國產鞋,為何就李寧安踏熬出頭了?


二、跟上時代的潮流

為什麼要尋求突破呢?就是為了緊跟潮流,如果不走在時尚的第一梯隊,那就只能被潮流無情拋棄。李寧時裝週、安踏搶佔NBA資源,無疑不是在奔赴潮流的前沿陣地。而已經稍顯落後的匹克、特步之流,想要跟上潮流,就要學會如何走出去。


那些年同一起跑線上的國產鞋,為何就李寧安踏熬出頭了?


對於李寧安踏的“兩支紅杏出牆去”,其實並非運氣,而是靠著兩個國產品牌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其他國產品牌想要被國人認可、走進國際視野,就要好好思考接下來的戰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