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交不起佣金,外賣平臺開始“割韭菜”了?

近日,央視財經頻道報道了一則有關外賣的新聞。在南寧,一些餐飲行業的商家最近從互聯網外賣平臺中下架,原因是平臺的佣金上漲,商家表示賺不到錢,故而退出外賣平臺。還有一些商家表示今後會考慮自己招募騎手送外賣。

商家交不起佣金,外賣平臺開始“割韭菜”了?

對此,外賣平臺的工作人員表示提升佣金主要是因為平臺的公司運營成本以及人工費用增加,而商家退出平臺是因為店鋪轉讓、合同到期,以及市場自然的優勝劣汰所導致的結果。

從表面上看,這些也確實是可以作為解釋的原因,但是更深層的原因卻關乎整個外賣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外賣行業剛剛興起之時,互聯網處在上半場,互聯網公司憑藉著人口紅利大肆擴張。藉助各種燒錢補貼的方式“跑馬圈地”佔領市場獲取C端用戶。然而,隨著整個互聯網與外賣行業的不斷髮展,這種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

商家交不起佣金,外賣平臺開始“割韭菜”了?

品牌與價格體系逐漸崩塌;只靠低價策略難以留住用戶,折扣和優惠一旦結束用戶就大量流失;低價使得外賣平臺的食品安全問題暴露,制約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這些都是瘋狂燒錢所導致的結果。

所以在此之後,外賣行業開始有所轉變。對於用戶,平臺紛紛開始縮減補貼與紅包金額,所以到了今天,我們很難再找到很低很低的價格就能買到的外賣。而對於商戶,平臺則採取提升佣金等手段。

這看上去就像是在“割韭菜”,把用戶和商戶這些“韭菜”養好了,接下來就該“磨刀霍霍”了。但這只是從表面上看到的一方面的改變,雖然流失了一些商家可能會影響外賣平臺的生意和用戶的體驗,但外賣行業的成熟也帶來了另一些轉變,如通過提升餐飲質量、完善送餐物流、增加品類來提升消費體驗,培育用戶忠誠度。

即使在當下外賣行業看起來如火如荼,但實際上互聯網餐飲外賣交易規模在餐飲行業佔比仍然不高,所以外賣入口和場景化應用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於深挖用戶需求與拓展渠道。

商家交不起佣金,外賣平臺開始“割韭菜”了?

從根本上來說,外賣和網購是一樣的,用戶的需求越迅速地被滿足,用戶粘性增長就會越快。而送餐物流是外賣服務的基礎載體,送餐的及時與精準是用戶考量外賣平臺的關鍵因素。所以想要提升用戶體驗,如何提升配送速度是一個重要的競爭點,也是外賣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此外,如何細分外賣種類,提升垂直度也值得思索。不斷挖掘用戶多樣化的餐飲外賣需求,滿足用戶不同時間、不同場景的外賣需要,形成差異化優勢,這對獲得更多用戶也是至關重要的。

未來三年,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仍將維持增長態勢,雖然同比增速可能會略有下降,但預計2019年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的交易規模將達到3378億元人民幣。而各種外賣平臺在經歷過“廝殺”之後也逐漸走向成熟,行業資源更為集中。

商家交不起佣金,外賣平臺開始“割韭菜”了?

如果說之前是野蠻生長階段,那麼現在就是整合提升階段。如何提升產品質量,如何豐富垂直細分領域,以及如何更加精準地切合用戶需求,才是外賣平臺應該思考的問題。從這個層面來看,縮減紅包或是提升佣金並非“割韭菜”,而是外賣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出現的必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