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人》見證榜樣力量,李谷一陳愛蓮李光羲給年輕一代的啟示

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今年八月,人民網推出《見證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系列報道,專訪了於藍、李谷一、陳愛蓮、李光羲等20位老一輩藝術家,他們平均年齡78歲,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文藝作品,作品中流露出對祖國和人民無盡的熱愛。

如何創作出經典作品?經典作品的評判標準是什麼?在新時代的藝術創作中,中國音樂人還有那些突破?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藝術大家是怎麼說的。


《見證人》見證榜樣力量,李谷一陳愛蓮李光羲給年輕一代的啟示


陳愛蓮:時代的紅舞鞋永不停歇

79歲舞蹈家陳愛蓮每天雷打不動練功2小時,壓腿、下腰毫不含糊。習慣地力量是巨大的,舞蹈不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年累月的付出才能有機會成就經典作品。作為青年一代,不能因為一時成功而驕傲自滿,也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意而輕言放棄,要將舞蹈視為一生的熱愛,才能將之進行到底。


《見證人》見證榜樣力量,李谷一陳愛蓮李光羲給年輕一代的啟示


舞蹈創作需要配合以良好的文化積澱。青少年在進行藝術教育培養時,不能忽視文化課的學習。陳愛蓮在創作經典舞劇《紅樓夢》中黛玉角色的時候,對《紅樓夢》原著進行了反覆研讀,深入探尋林黛玉的靈魂並與之共舞。


《見證人》見證榜樣力量,李谷一陳愛蓮李光羲給年輕一代的啟示


李谷一:好的歌曲能夠住進聽眾的思想與靈魂中

回首35屆春晚,《難忘今宵》用了32年,李谷一用一首歌曲征服了觀眾,成就經典,那麼接下來我們聽聽李谷一對於經典作品的看法吧。

經典作品有哪些評判標準?

經典作品首先體現於思想性。音樂作品創作要符合時代的精神要求,具備“真善美”的思想境界。這就要求作品具有藝術性,能夠滿足不同審美層次觀眾的需要,從中釋放音樂的魅力,能夠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

其次,是群眾性,經典文藝作品都是家喻戶曉、喜聞樂見的。


《見證人》見證榜樣力量,李谷一陳愛蓮李光羲給年輕一代的啟示


除此之外,就是實踐性。經典作品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改革開放40年的時代浪潮,文藝作品不斷更迭,那些最終被留下、深受老百姓喜愛的作品,就是經典作品。


《見證人》見證榜樣力量,李谷一陳愛蓮李光羲給年輕一代的啟示


李光羲:歌者的才華是將生活凝練成音樂。

李光羲被稱為是“讓聽眾流淚的歌者”,不論是《祝酒歌》歡快的歌曲、《周總理,您在哪》悲傷的歌曲,這些歌都憑藉著音樂和內容本身深深的感動著大家,給予人民滿滿的情感回憶。

在新時代的藝術創作中,中國音樂人還有那些突破?

李光羲給與了自己的解釋。

“聲音等於零”。沒有聲音不能唱歌,但是隻有聲音卻無法感動別人就是零。一些歌手外形光鮮靚麗,聲音優美,但其中沒有情感的流露與表達,將“聲樂藝術”變成“聲音藝術”。歌聲中缺少對生活的感悟,缺少真情的流露,表現力也顯得蒼白。如同在歌劇表演中缺少對人物本身的塑造,歌唱者無法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也無法敲開聽者的心門。


《見證人》見證榜樣力量,李谷一陳愛蓮李光羲給年輕一代的啟示


歌聲如何打動人心是第一號的學問。年輕人應當提升生活的理解能力,增強美感的表現能力,才能讓音樂作品打動人心。用藝術感染別人的同時,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在音樂藝術中感悟人間的真情與人心的魅力,將聲音變成優美的、有生命力與感染力的音響。

通過對以上三位藝術家簡要介紹,小編總結出了一個共性,就是好的歌曲需要有好的時代,能夠住進聽眾的思想與靈魂中。無論是舞蹈還是音樂創作,除了保持藝術性之外,更要考慮觀眾的喜好,讓藝術為觀眾服務的,適應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求。

這些德藝雙馨的文化大家用實踐告訴我們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也給我們年青一代以重要的啟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作用。

*本文由魅力校園整理創作,部分文字摘自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