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傳樓: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應該這樣做……

近日,在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智庫名家、貴州學術年會、2018貴州鄉村振興產業扶貧高峰論壇暨《山珍脫貧夢》作品評介會上,貴州省農委原副巡視員鄭傳樓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

鄭傳樓: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應該這樣做……

他說:首先感謝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協辦單位給大家創造了一個座談討論"鄉村振興產業扶貧和巜山珍脫貧夢》作品評介的機會。聽了以上專家學者的發言,本人深受啟發,倍受鼓舞。真有"高峰論壇興鄉村,理清思路傳佳音。凝心聚力謀發展,山珍脫貧夢成真。"之感,下面談點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鄭傳樓: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應該這樣做……

一 、"三農"工作的重要性永遠不能削弱,一刻也也不能放鬆。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抓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全國14億人口,佔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人口中佔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實踐證明,"無農不穩、無糧則亂、無商不活、無工不強。而且農業生產,是露天工廠,受著老天和市場的雙重製約,不能盲目樂觀。它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政治工程。所以,任何時候都沒有理由不關心農業,因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任何時候都沒有理由不關注農村,因為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國家的穩定。任何時候都沒有理由不關愛農民,因為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

二、深化省情認識。我們應對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所取得的成績,既要高興,但也要冷靜。高興的是通過全省上下的努力,一是解決了城鄉人民的吃飯問題;二是脫貧攻堅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貧困人口由1986年的960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280萬人;三是農業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特別是交通設施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成為西部笫一省,全國笫9位;四是農業改革亮點紛呈,關嶺頂雲村的包產到戶、湄潭縣的土地改革試驗區、六盤水市"三變模式"的經驗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五是農業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的修復和改善,山青水秀的自然條讓省外人羨慕,《山珍脫貧夢》一書作者文夜郎,在書中系統全面地論述了貴州是一個可通過山珍實現脫貧夢的

風冰寶地;六是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呈上升趨勢。但是,我們也要冷靜地看到,農業、農村中存在的問題。當前在局部地方的"四化″現象較為突出。即"農業的兼業化(把農業當副業抓)、勞力的空心化(18歲至50歲的勞動力,百分之七十進城務工)、性別的婦女化(40歲以上的女同志帶著小孩在農村種地也的現象較為突出)、年齡的老齡化(在農村的平均年齡50歲,全省留守兒童57、2萬人,空巢老人48萬人)。全國糧食畝產367公斤,而貴州為258公斤,佔全國的百分之七十一點六七;全國主要農作物機械耕作水平達百分之六十五,而貴州僅為百分之三十一,不及全國的一半;全國科技貢獻率達百分之五十九,而貴州達百分四十六點四,少全國十一點一個百分點;全國灌溉面積達百分之五十三,而貴州達百分之三十一。

鄭傳樓: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應該這樣做……

三、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的七個原則。一要規劃先行、二要糧經協調、三要綠色發展、四要城鄉融合、五要質量興農、六要穩中求進、七要共同致富。始終做到政府推動,農民主動,城鄉互動,產業帶動。

四、積極念好十子經。一是建設村級好班子,二是糧經協調增票子,三是縱橫修路通車子,四是發展教育出才子,五是優生優育養孩子,六是防治疾病強身子,七是合理規劃建房子,八是尊老愛幼好樣子,九是鄰里和睦一家子,十是共同過上好日子。

鄭傳樓: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應該這樣做……

五、要積極開展好"春暉行動"。振興鄉村戰略,是一個複雜的糸統工程,系統工程必須系統抓,不是一產業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城鄉融合發展,首先是情感要互動,除下派進村入戶的幹部以外,還要積極開展好共青團貴州省委以親情、鄉情、友情為紐帶推出的大型公益"春暉行動"。因為,此行動曾被中宣部盛讚"為一個偉大但人人可為的行動",以此行動可以把農村出來工作退休的閒者、智者和進城打拼的能者資源,凝聚起來,助入到當下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中來,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鄉村興得起來,持續得下去,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才能得以順利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