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谷”貴陽千萬虧損背後,究竟暗示著什麼信息?

“中國數谷”貴陽千萬虧損背後,究竟暗示著什麼信息?

貴陽,這座靠大數據支撐發展起來的中國西南城市,下一個經濟增長爆點該是什麼?

2015年2月25日,國家級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創建授牌儀式在貴陽正式舉行,這一授牌標誌著首個國家級大數據集聚發展試點示範區落戶貴州,貴州也因此背上了“中國數谷”的美名,成為萬眾矚目的數據中心焦點。

三年來,借力大數據,“中國數谷”貴陽的確取得了重大突破:2017年,貴陽市實現了貴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96億元,同比增長11.3%。貴陽經濟迅速增長,聽起來應該是個喜大急奔的好消息,但最近的一則新聞讓整個貴陽甚至是國家陷入了深思:大數據似乎沒能給貴州帶來多大的效益,反而還帶來了巨大虧損。

“中國數谷”貴陽千萬虧損背後,究竟暗示著什麼信息?

“D-Guiyang”無線項目虧損千萬,大數據難以維持?

萬人叫好的無線wi-fi項目,得了民心卻損了利益。

貴陽D-Guiyang項目負責人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今年以來,D-Guiyang項目虧損已達近千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運營三年之久的D-Guiyang項目,開始陷入了困境。

官方資料顯示,D-Guiyang項目始於2015年,代號為“701”,旨在打造國內首個全城覆蓋、全天候的公共免費Wi-Fi系統。系統建成後,市民在貴陽市內任何公共區域,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等移動終端連接D-Guiyang,都可以隨時隨地免費上網衝浪。

“中國數谷”貴陽千萬虧損背後,究竟暗示著什麼信息?

截止目前,D-Guiyang項目已經完成可主幹道、機場、高鐵站、公園、廣場等貴陽市重要公共區域的熱點覆蓋,包括下屬一市三縣人流密集區域,總共安裝了4500個AP發射點,基本上達到了當初全城覆蓋的建設要求,整個項目的建設經費實際也僅花費了1.2億元左右,還不到預計資金20億元的十分之一。用不到十分之一的金額基本實現目標建設,表面看起來D-Guiyang項目取得的了重大突破,但負責建設和運維D-Guiyang項目的貴州泛亞信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亞信通)確認,真正的困難才剛剛開始。

在泛亞信通看來,儘管過去三年D-Guiyang項目的確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於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技術,D-Guiyang項目今年以來並未為公司入賬一分。

泛亞信通也曾試圖為D-Guiyang項目尋找盈利模式,包括將收集到的市民上網數據脫敏處理後在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裡進行交易,以及販賣Wi-Fi廣告,但由於市場需求、數據價值以及市場不買賬等方面的問題,D-Guiyang項目今年一直處於負營收的狀態,並造成公司財務虧損近一千萬元。也就是說,D-Guiyang項目已經陷入了殘局,如果沒有外力支撐,下一步就是走向失敗。

夢想總是要有的,但現實總是很殘酷。或許作為一項國家級建設項目,貴陽政府一共會在最後出手,挽回失敗態勢。但D-Guiyang項目作為貴陽佈局大數據產業、打造“塊數據”平臺的第一枚“棋子”,我們必須要從其中汲取深刻的教訓。

“D-Guiyang”無線項目虧損背後: 5G終將徹底取代Wi-Fi?

貴陽試水大數據產業的首枚棋子或將宣告失敗,我們也從中讀到了可用的信息。

免費和高速的無線數據是Wi-Fi被普遍認知的優點,但由於難以支持大量用戶進行連接,例如D-Guiyang項目發現,一旦一個AP有10個用戶連接,平均每個用戶的無線數據速率就大幅下降,其顯然難以如移動通信基站那樣可以智能地對每個用戶進行有效管理確保用戶體驗。也就是說。Wi-Fi始終無法在室外場景進行大規模的採用。換句話來說,貴陽要建成全國首座免費上網城市,中間名詞和動詞不應該是Wi-Fi。

外界普遍認為,D-Guiyang項目的尷尬境地或許意味著貴陽乃至國家必須淘汰WiFi作為城市基礎設施,而5G或許是最好的替代品。

“中國數谷”貴陽千萬虧損背後,究竟暗示著什麼信息?

某行業人士指出。受限於網絡穩定性和安全隱患等因素,無線Wi-Fi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很難正常使用,而成熟的5G技術可以達到每平方公里100萬的連接數,優勢比較明顯,因此,等5G的相關終端產品出來後,在戶外等特定場景下,無線Wi-Fi將越來越被邊緣化,直至最終被替換掉。

而除了超低時延和大連接特性,即將商用的5G已被公認將扛起重構萬物互聯的產業生態,未來5G主要用於工業領域解決產業升級與發展問題。甚至在高通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看來,作為下一代連接技術,5G將當仁不讓地成為大數據等未來創新浪潮的催化劑。

此外,人類社會已經走近了“大智移雲”時代,“物聯網產生大數據,大數據支撐物聯網”也已成為了行業共識。在5G的加速下,萬物連接的的時代正在形成,而由5G所引領的大數據繁榮時代也正在向我們走來!

為什麼說大數據對於貴州來說如此重要?

有人笑談貴州發展大數據抓住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個重要因素,並藉此打了一場“翻身仗”。

那問題來了,大數據對於貴州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或許這裡我們可以用直白一點的話來說,大數據對於貴州來說,意味著大好的前景和“錢景”。這一點可以用最直觀的財報進行說明。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貴州地區生產總值6852.20億元,而自2013年貴州設立發展大數據新方向後,在幾年的時間裡,貴州地區生產總值基本翻了一番,2017年已達1.35萬億元,貴州GDP實現了質的飛躍。

的確,每個省市都試圖發展大數據以推動省市科技、經濟的發展。可什麼大數據首戰就瞄準了貴州而不是其它省市呢?這時候我們又要回到“天時、地利、人和”三個重要因素因素上去了。

“中國數谷”貴陽千萬虧損背後,究竟暗示著什麼信息?


先來談談“天時”,2013年,移動、聯通、電信要在南方建數據存儲中心時,選擇了貴州,貴州便想順勢推出大數據的名片;而地利則在於在經歷了西氣東輸、西電東送、西煤東送等系類西部大開發工程之後,貴州的“資源”已被掏空,而由於貴州氣候涼爽、水電資源充足,即電價便宜,且大數據對環境資源沒有太大的要求,在貴州發展大數據,能夠節約大數據企業成本;最後是人和,貴州在全國範圍了首先提出大數據產業規劃,並將其上升到了國家以及國際層面,讓其佔領了發展先機。

“中國數谷”貴陽千萬虧損背後,究竟暗示著什麼信息?


的確,借力大數據,貴州的第一生產力(農業)、第二生產力(工業與建築業)以及第三生產力(旅遊)都取得了實質的進展。尤其是第三生產力旅遊業,在大數據的支持下,貴州智慧文旅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2017年,貴州第三產業(旅遊業)增加值2015.45億元,同比增長9.2%,為貴州經濟注入了強勁的生命力。此外,貴州貴陽被譽為中國西南鐵路樞紐,在大數據的支撐之下,智慧交通也可成為其日後的又一生產力。

但要發展好大數據,貴州尚有很多難題沒能解決。業界普遍認為,大數據產業基礎薄弱、傳統企業對大數據認識不足、大數據應用方面人才匱乏以及信息產業邊緣化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是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中存在的四大難題。且看眼前,貴州急需解決D-Guiyang項目的尷尬境地。

最後,我們必須直視一個問題,從一張白紙到全國多個大數據之首,大數據發展的“貴州樣本的確為其他省市指出了新的發展方向,但發展並不是簡單的談談而已——方案提出了、計劃實施著,而如何運營或許才是大數據健康、長期發展的根本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