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外貌主義

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人的相貌也是如此,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哪怕是雙胞胎,也仍有細微的差別。

當我們談外貌主義,我們都談些什麼呢?

人人都是外貌主義

古話說,人不可貌相。這是說判斷一個人的品行不應該以貌取之。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現實生活,可以佐證這句話的例子很多,比如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醜陋的敲鐘人卻有一副無比善良的心腸;再比如前不久二審的上海殺妻並藏屍於冰箱三個月的犯罪嫌疑人,曾經參加過某男子選秀節目。

天使與魔鬼,並沒有相對應的面孔。人人不過都是帶著面具生活的傀儡。

可為什麼外貌主義依然大行其道呢?

人人都是外貌主義

美的人和物有不同的美好之處,但人們對於美的欣賞與愛慕是一致的。

比如說,世界上各種各樣的選美比賽。

又比如,對美的追求在粉絲追星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在選秀節目中的新人,明星在影視作品中的驚鴻一瞥,往往外貌出挑的人能夠吸引大多數人的喜愛,並毫無疑問受到熱烈追捧。

而在日常生活中,求職與求偶都難以避免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受首因效應影響,第一印象有時甚至起了決定作用。

人人都是外貌主義

外貌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情路,其實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只是,我們無形之中會淡化這一點。現在的我們,好像羞於強調對美的追求,正如一個人不能光明正大的說他(她)喜歡錢一樣。

不宣之於口卻並不表示不存在。

好看的人,在哪都能都得優待與寬容。我們為何要吝嗇承認這一事實呢?

一個人的儀表風度,其實是其精神面貌的直接體現。如果一個人對於自身所呈現於世界的模樣都毫不在意,邋里邋遢, 也很難指望他對生活有多麼強烈的熱情。

判斷一個人如何,不但要聽其言,觀其行,更直接的方式,是看其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