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多方監督促進安全升級,出租車未來“網約車化”大勢所趨

昨天,在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解答了有關近期網約車安全專項檢查的諸多問題。關於如何提升出行安全、解決打車難的問題,再度成為全社會的焦點。伴隨網約車近期的多起輿論風波,對網約車的嚴格監管已經迫在眉睫,不過如何監管才能讓網約車更安全,或者說讓大眾的出行更安全確實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網約車多方監督促進安全升級,出租車未來“網約車化”大勢所趨

網約車可能更安全

實際上,就在交通運輸部公佈網約車的“九大問題隱患”之前,一份來自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聯合發佈了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網絡約車司機每萬人案發率為0.048,而傳統出租車司機每萬人案發率為0.627,相差13倍之多。網約車行業在管理和安全方面整體還要優於傳統出租車。

網約車多方監督促進安全升級,出租車未來“網約車化”大勢所趨

對於這樣一組數據,很多網友表示震驚。事實上,這件事細想之下並不難理解。首先,網約車作為平臺經濟模式,構建了數據化追溯機制,司機、乘客、軌跡全程被記錄。投訴和溝通方式簡單明瞭,能夠很快從系統當中獲得反饋。而出租車公司大小不一,小型公司甚至沒有動力也沒有資金來改善現狀。僅僅通過出租車內的監控、監聽,遠不如網約車來的高效。

其次,網約車需要雙邊平臺經濟的支撐,才能夠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這就需要乘客和司機雙邊的體驗都能夠得到不斷提高,從而讓雙邊的用戶越來越多,互聯網公司是高度重視體驗的,體驗下滑,自然會有競爭者出現來挑戰。而傳統出租車並沒有來自此方面的壓力,自然在各方面的創新發展方面動力不足。

傳統出租車應當“網約車化”

同時,僅從安全管理的角度來看,網約車有著大量的數據積累,對於司機的乘車記錄和用戶體驗都有記錄,在技術不斷髮展下,更為細緻的安全管理是可以實現的,並且未來可挖掘空間依然巨大。但是傳統出租車在此方面的不足,不止是無法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也將會給不軌之徒帶來更多可乘之機。由此來看,傳統出租車案發率高於網約車其實並不令人意外。

網約車多方監督促進安全升級,出租車未來“網約車化”大勢所趨

假如單純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有些晦澀,那麼從媒體對於出租車的報道,也許可以一窺究竟。比如2013年,人民網就曾報道過“女大學生被出租車司機殺害”;2014年,人民網再度報道“25歲女生鬧市區失聯,被兩出租車司機先奸後殺”;2016年中國網報道“河南女教師遭的士司機殺害,藏屍井底”……隨便在百度上進行搜索,傳統出租車的惡性安全事故並不難找到,只是多年來從來沒有輿論對傳統出租車進行像網約車般大力度的口誅筆伐,大眾也就沒有更多關注。

安全無小事,多方監督非壞事!

實際上,網約車和出租車應該做的並非是“誰更不安全”的對比。根據最高法的報告來看,網約車和傳統出租車上的犯罪屬性並不完全一致,這對於改善出行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而網約車能夠通過更多科學化的手段,掌握司機、乘客的打車過程中的完整信息,這遠要比傳統的出租車模式更要科學、安全。

與此同時,造成大眾對於“網約車比傳統出租車還要不安全”誤解的原因就在於媒體關注度。在傳播學角度來看,作為新興行業,社會、媒體給予網約車足夠多的“照顧”,這本身不一定是壞事。受到更多的監管關注、媒體關注和輿論監督,這將倒逼網約車平臺不斷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滿足用戶的安全需求。

相對於傳統出租車近乎於“散養”的模式,網約車很顯然是一種更高級別的模式,安全升級的空間也更大。因此,在加強網約車監管,全面提升安全係數的同時,也應當加速傳統出租車的改革升級。只有通過科學的方法,才能更加高效的避免安全隱患,還大眾一個安全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