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與局座同框引網友質疑,清華工科生掌握軍事知識沒那麼難

近期,軍事專家張召忠教授與高曉松老師共同逛後海的軍事趣聞,吸引了一批軍迷的目光。張教授親切地稱他的粉絲為“小橘子”,真是一個可愛的退休老教員呀。在我稱讚這二位軍事專家的“巨頭級”會面的同時,也有一部分網友質疑“高曉松能與局座相提並論?”對於這樣的疑問,我的觀點是,為什麼不能?


高曉松與局座同框引網友質疑,清華工科生掌握軍事知識沒那麼難


眾所周知,張召忠老師是國防大學的原教授,現已退休。張召忠教授是最早一批步入電視臺為全民科普軍事知識、推進全國國防教育的先行者,他代表的是廣大軍校教職員工,包括杜文龍老師、李莉老師、房兵老師、宋忠平老師,等等,都是如此。在歌頌他們在軍事評論方面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事實,他們的第一學歷“本科學歷”,所上的大學,都沒有高曉松老師的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高。


高曉松與局座同框引網友質疑,清華工科生掌握軍事知識沒那麼難


我認為,能夠考入原二炮工程學院的高考分數,是一定考不上清華大學的。作為中國排名前兩位的大學,高曉松能夠考入清華,就證明了他擁有過人的學習能力。我們先不說軍事,就說音樂方面,是誰都能作曲的嗎?這一點,或許張召忠老師也不一定能作曲。是每個人都會三四種樂器的嗎?這一點我覺得房兵老師也可能會的沒有這麼多種。這就印證了一個道理,學習能力具備了,高曉松的其他技能會應運而生。


高曉松與局座同框引網友質疑,清華工科生掌握軍事知識沒那麼難


1988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高曉松,完全有能力學會軍事知識,那些部隊基層官兵要背誦的3000道軍事理論題,高曉松老師如果要去背誦,也一定能背誦下來。高曉松老師參與《軍情第一線》等節目,無非是把軍事相關知識備課一下,就能夠講解呀,武器類的難嗎?不就是幾組數據嘛。戰術類的難嗎?不就是幾種攻防隊形嘛。軍事運籌類的難嗎?不就是幾組代碼嘛。一位能考入清華的高材生,有什麼是他學不會的呢?

因此,很多心態平和的網友,包括我這種心態平各並對高曉松老師心存敬意的自媒體作者,還是認為高老師的“矮大緊”節目只要涉及軍事知識,就沒有說不好的,清華的底蘊,讓從他口中說出的軍事知識,與尹卓老師等穿過迷彩服的專家,別無二致。高曉松老師擁有強大的知識融合貫通能力,甚至是首屈一指的知識整合能力。因此,我覺得,張召忠教授與高曉松老師共同逛後海,這是英雄相惜。

轉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