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618的時候幫朋友買了一個耳機,所以簡單的測試一下。

================

外觀展示

此次聆耳NC80(以下簡稱NC80)包裝盒與之前購入的NC50完全不同。從原來的素色紙皮變成為全黑配色,從線稿圖變為了實物展示圖。Slogan也從原先的“Hear Pure”變成了“不驕不噪”。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盒的“背面”與正面是類似的設計版式,不同的是下方羅列了此款主打的三個功能:混合式主動降噪、觸摸控制、高清音質無線聆聽。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所有基本參數均標在盒的側面:阻抗32歐姆,頻率範圍20Hz-20000Hz,約35dB的ANC降噪量……值得注意的是,NC80的重量標識約有209g,以多年玩耳機的經驗來說,200g左右的重量是相當輕巧的,SOLO 3都有215g左右……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外包裝盒採用抽拉殼式設計。

內裡同樣使用全黑的設計,正中是凹陷的Linner LOGO。底部再次強調了“不驕不噪”的Slogan。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內盒採用與NC50類似的側翻頁式設計,很有新鮮感。翻開後首先看到的是一本說明書。

盒蓋的左側是關於“不驕不噪”口號的一首詩--聆聽未來,我們“不驕,不噪” 。我記得之前此處是說明書。看來是有用戶反應了這個問題,所以才不再“任性”了 。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拿掉說明書。第一眼看到NC80耳機,讓我有種B&O PLAY beoplay H7的即視感。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而所有配件與說明書等,均放置在耳機下的黑色長條紙盒內 。紙盒內沒有分格,但好在物件不多。全翻出來:說明書、Micro-USB充電線、3.5mm音頻線、耳機收納袋、NC80耳機主體。

值得吐槽的是,附送的3.5mm音頻線並沒有鍍銅處理。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耳機收納袋還不錯,觸感細膩,剛好可以放入NC80耳機。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此次NC80採用貼耳式設計。這種設計極大的縮小耳機的體積,但隔音效果會有些縮水。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NC80的頭梁分為兩部分。外部使用織物材質,但內部接觸頭部位置依然是蛋白皮質包裹。

按壓的手感細膩,回彈度還行。具體佩戴效果後面再說。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頭梁與耳機腔體連接處沒有使用摺疊設計,不能收納成很小的狀態。

伸縮拉桿處採用無段落設計,抽拉出來的尼感很強。拉伸後也能很好的固定,不會滑落。做工也不錯,手感相當光滑,有結實感,也不用但心夾頭髮。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NC80的腔體外側使用金屬罩殼,並做了CD紋理處理,邊緣採用高光倒角大切邊。很好的提升了整個外殼的美觀與質感。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兩邊耳罩處能水平90度旋轉,但阻尼感有些強,轉動不是十分靈敏。但轉軸處是靜音的。

另外,腔體連接處是能稍許搖動,能改善耳機與面部貼合處的角度,便於佩戴時更貼合耳朵。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NC80的所有接口與控制操作鍵均集中在右耳罩上。從上至下依次為:狀態指示燈、電源開關、音量調節鍵、3.5mm音頻接口和Micro-USB接口。因為這裡是使用橡膠材質,所以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接縫。

此除之外,NC80還支持“環境聲”功能。操作方式與sony 1000x系列類似,用手指觸碰右耳置約1秒後瞬間降低音量,哪怕此刻的音量相當大聲。鬆開面板後,音量又立即恢復,相當實用。

另外,NC80在右邊耳置處集成了觸控操作。當需要暫停音樂或接聽來電時,只需雙擊右邊耳置即可。但音量調節還是得通過音量鍵進行控制。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而NC80的所主打的降噪鍵設置在了左邊耳罩上,並用NC字母標識。降噪指示燈和標著NC標識的降噪鍵。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NC80的耳罩不大,同樣是採用常規的蛋白皮材質,內部使用一層網狀的布質面料將單元隔開。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壓觸耳罩可以看見,回彈度還是很快的。因為是貼耳設計,對於佩戴適合度我還是持懷疑態度。但是就耳罩觸感來說是相當柔軟的。

================

聽感簡測

聆耳(LINNER)NC80沒有NFC功能,所以使用藍牙配對。

這裡的體驗內容主要以連接後的聽感為主。依然按個人習慣,聽到到什麼就是什麼,不黑不吹。

先懷舊一曲。陳百強的《偏偏喜歡你》。開場的古箏直接將我拉入到卡帶的年代中,隨後略帶著憂鬱的陳百強聲音進入,句句扣人心絃。“舊日情如醉,此際怕再追,偏偏痴心想見你。”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在歌手節目中,汪峰的一首《無處安放》唱哭了不少人。汪老師的人聲位置很近,吸氣吐氣,轉音,唇齒之間的細節很豐富。漸進的沙錘聲,一層一層一波波的推進。汪峰獨特的那種磁性顫音相當明顯,對於情感的渲染很到位 。人聲部分很乾淨,聽著不累。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Beat it》開場的解析度很高,拉著警笛的警車從左開往右邊遠方,間隙的靜音處很明顯,漸進的鼓聲很有力度,低頻給的很足,但沒有過頭。MJ人聲位置稍遠。2分35秒後的吉它SOLO位置明確,隨後的人聲、合聲與各種樂器混入後,也沒有很亂,位置明確 。“筆咧,筆咧,筆咧”解析度可以哦。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煎熬》人聲部分依然是以靠前為主,唇齒音方面很明顯。特別是心臟跳動的背景聲音,十分充沛有力,渲染出來的氛圍感很足 。但在高音部分,沒有完全將李佳薇特有的音域寬度特色表現出來,歌曲的驚豔感欠缺。

===============

降噪功能&佩戴體驗

聆耳NC80主打混合式主動降噪。根據官方說明顯示,NC80採用的雙級降噪模式,可達到35dB的降噪深度,理論上幾乎可以消除所有的低頻噪聲。

雙級降噪模式?顧名思義,就是有兩個降噪等級:中級與深度。

這裡簡單說下我的感受。

開啟降噪後,耳機會先傳出女聲提示,告訴你現在耳機的狀態 。這語音信息較長,有些不夠“人性”化,不如BOSE系列那樣及時開啟。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在開啟中級降噪時,街邊商鋪放的經典DJ還是可以聽得見,只是節奏律動變得很輕,大部分的背景音樂都聽不見,但歌曲中的人聲部分還是可以聽見 。遠處過往的車輛聲基本聽不見,但共享單車的搖鈴聲沒有過濾掉。

商場中的輕柔BGM完全聽不見,但定點報時的廣播很清晰。大功率空調的呼呼聲也過濾掉了,但出風口處的風嘯聲很嚴重。

在擁擠的公交車上打開降噪模式。汽車引擎的轟鳴聲都會被過濾,但還是有點沉悶轟隆聲,旁邊說話的聲音也可以聽見 。切換到深度降噪後,焦躁司機按下的喇叭聲還是可以聽到,但是會小很多。公車進站時的報站牌聲,開車門與關車門,均可以聽到。車輛搖晃時的各種撞擊聲也是可以聽到的,從窗口吹進來的風嘯聲依然明顯。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用手指按壓耳罩打開環境監聽模式。音樂瞬音變小,外部聲音放大了好幾個分貝。類似戴了一個“監聽器”一樣,不光人聲變大了,環境吵雜聲也一同放大 。這樣的設定比單純的只放大外部音量要好許多,畢竟當我需要開啟“監聽”時,就是想掌握周圍的情況,此時音樂已不是關注點了。

另外,在整個降噪體驗過程中,沒有感到不適感,耳壓不重。音樂的音量也出現一些的加強。

混合式主動降噪耳機Linner NC80簡測

在耳輪廓的貼合度上,NC80表現得還不錯。因為耳機的整體重量不高,再加上耳墊所用的材料比較柔軟,佩戴1個半小時後,給我耳輪廓的壓迫感較輕。但頭梁的填充物不是太多,只是頭頂處比較充實,導致我頭頂兩側有些不適,略有壓迫感。

==============

【優點】:1.雙降噪功能,降噪效果優秀。2.三頻均衡。3.做工不錯,重量很輕。

【缺點】:1.無摘下即停功能。2.無NFC配對功能。3.無法摺疊收納。

聆耳(LINNER)NC80的雙降噪功能很有特色,降噪效果也比較優秀。在一些功能上也結合了sony的一些功能,是不錯的加分項,比如觸碰環境監聽 。但是聆耳的產品線還是十分稀缺,至少我還沒見到真“旗艦”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