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專資本:186新股赴香港上市132只破發 創投機構退出困境凸顯

2018年臨近尾聲,各家創投機構的一年成績基本收官。綠專資本獲悉從數據上看,今年創投機構退出難度明顯增加,赴

香港上市成為重要選擇。而且,伴隨著大面積新股破發,創投機構在收益率上明顯不及往年。

創投機構今年的退出情況整體差強人意。清科旗下私募通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0月全球共有13家中國企業完成IPO,IPO數量同比下降60.6%,環比下降48.0%。從融資金額上看,當月中企IPO總融資額為221.69億人民幣,同比下降5.62%,環比下降67.01%。


綠專資本:186新股赴香港上市132只破發 創投機構退出困境凸顯

在13家IPO企業中,有9家企業獲得了VC/PE機構支持,VC/PE機構滲透率為69.2%,當月IPO退出數量環比下降35.71%。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基金退出1363筆,不到2016年全年的四分之一。

人民幣基金退出的難度增加更明顯。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4日,國內的大型人民幣創投機構今年以來的業績不甚理想。比如去年表現亮眼的深創投有20家項目均在境內IPO,今年截至12月初有6家IPO,其中,境內5家,境外1家。

香港市場成為國內企業IPO的重要陣地。據綠專資本瞭解寶寶樹集團11月27日登陸港股,成為港股母嬰社區第一股。該股以每股6.8港元的招股價掛牌交易,處於其預期股價區間的低端,全球發售共計2.5億股,集資17.02億港元。算上寶寶樹,今年已經有186家內地企業在港上市。

分析人士認為,企業選擇境外資本市場上市的動機主要包括幾方面:

一是A股上市門檻高,部分企業在境內市場業績不達標;

二是海外IPO週期預期明確,上市週期較短;

三是VIE架構使得企業必須選擇海外上市。

今年港股市場有186只新股上市。萬得數據統計顯示,這186只新股中,截至12月4日,共有132只跌破發行價,破發率達71.35%;而在20只新經濟股中,目前有16只跌破發行價,破發率高達80%,其中,跌幅超過50%的2只,跌幅在40%至50%間的有3只,跌幅20%至40%的有5只。

分析人士認為,導致港股出現新股破發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自今年1月底恆生指數創出歷史性高點之後,港股即處於震盪下行的態勢中。市場整體表現低迷,無疑會波及到新股上。其次,新股的密集上市,對港股市場資金面形成壓力。此外,新經濟企業大多尚未盈利,且在此前的多輪融資中估值較高,上市之初發行價高企,最終難以維持。

不過,大規模破發仍擋不住上市熱情,折射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多位創投機構人士表示,從整體環境上來看,前幾年形成的燒錢養市場的惡劣商業模式已經讓很多投資者難以支撐,經濟下行週期中,儘早脫身是第一要務,因此即使破發也要上市。此外,部分早期投資者成本較低,對於發行價的容忍度較高,因此也願意推進上市。這些投資人往往在上市的同時就選擇出售老股,形成今年港股上市潮下的一個奇觀。

“赴香港上市前拋售老股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夠儘早兌現收益,可以規避鎖定期之後價格大幅不及預期的風險;二是可以減少大手筆減持對二級市場的衝擊,不然,香港上市之後股價可能因為這些股東減持波動較大。”一家明星創投機構的投資經理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