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線路進入湖南的曲折歷程:看看湖南人曾經多麼頑固守舊

電報線路進入湖南的曲折歷程:看看湖南人曾經多麼頑固守舊

烽火戲諸侯

中國最早的通信設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烽火臺。那時,每當邊疆有敵人入侵,駐守的士卒便在烽火臺上通過煙火傳遞軍情。西周時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以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還寫進了如今的中學歷史教科書。隨著社會的進步,後來又出現了信鴿、旗語、驛站等傳送信息的方法。這些原始的通信手段,貫穿了數千年的中國歷史。

用電信號傳送信息,直到19世紀才在美國出現。1837年,美國畫家塞繆爾·莫爾斯發明了一種電報代碼用來傳遞信號,於是有了電報。1876年,美國發明家亞歷山大·貝爾發明了電話,直接將聲信號轉變為電信號沿導線傳送。1901年,意大利無線電工程師伽利爾摩·馬可尼又發明了無線電通信。從此,傳輸電信號的通信方式得到廣泛應用和迅速發展。到今天,手機如今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

電報線路進入湖南的曲折歷程:看看湖南人曾經多麼頑固守舊

標準摩爾斯電碼對照表

電報傳入中國,是在清朝同治年間。1871年至1873年,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和英國大東電報公司先後通過海底電纜在中國上海登陸設局,開辦電報業務。到了1877年,洋務運動領導人李鴻章,在天津直隸總督衙門與天津機器局之間架設了一條十餘里長的電線,用於發送電報。這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條電報線。1879年,李鴻章又設立了從天津到大沽、北塘等炮臺的軍用電報短線。1880年9月,李鴻章向朝廷提出創辦津滬電報線,開啟了中國大規模自主建設電報的時代。

不過,在地理位置比較閉塞的湖南,直到1890年才有架設電線的籌議。當年初,湖北準備以官督商辦的方式架設漢口至荊州、襄陽間的電線。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鑑於湖北、湖南兩省之間被洞庭湖阻隔,公文傳遞十分不便,便提出從荊州架設一條電線,從沙市過江,經湖南澧州,抵達長沙和湘潭。經海軍事務衙門核准後,時任湖南巡撫張煦,便派人開始勘察線路,基本確定了經澧州、常德、益陽至長沙的線路走向。當年底,朝廷正式批准開辦該電報線路。

電報線路進入湖南的曲折歷程:看看湖南人曾經多麼頑固守舊

清末天津電報總局

1891年春,電報總局總辦盛宣懷派人率架線工程隊進入湖南,準備開工架設荊州至長沙的電線。沒想到這項工程在湖南遭遇了重重阻力。當時的湖南人,思想保守,極端排外,對洋人和舶來品抱有很深的敵意。加之湖南寧鄉有一個叫周漢的人,撰寫了大量反洋教宣傳品,通過圖書刊刻發行渠道四處傳播,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其中一本名為《鬼教該死》的書,就印了數十萬本。書中將傳教士描繪得十分恐怖。所以,許多人懷疑架設電線是洋人的陰謀詭計,而且擔心這種洋玩意兒會破壞地方風水。

電線進入湖南境內的第一站是澧州。儘管澧州地方官府做了大量疏導工作,反覆申明電線電杆均由中國人架設,沒有洋人工匠參與,也不會妨礙民間墳墓、田地、房屋的風水,但工程尚未開工,社會上便已謠言滿天飛。有人蓄意造謠,說電線是洋人所設,還說電線架設後,若有小孩、牲畜損壞電線杆,將被處死,後患無窮。

電報線路進入湖南的曲折歷程:看看湖南人曾經多麼頑固守舊

清末電報

工程開工後不久,便發生了阻工事件。由於指導電線電杆安裝的技術人員來自上海,身穿西服,頭戴安全帽,這種“奇裝異服”在當地紳民看來十分搶眼,便懷疑他是洋人工匠。不久,當地守舊紳士製作了一面“痛逐洋人,禁止洋線”的旗幟,煽動鬧事,當地民眾紛紛響應。憤怒的民眾將馬家河、青泥潭、孟溪寺等處的線杆、鐵鉤、瓷碗等物料通通搗毀焚燒。

事件發生後,湖廣總督張之洞、湖南巡撫張煦立即派人前往查辦。澧州官府隨後拘捕了肇事民眾13人,並責令紳民賠償全部損失。雖然事件得以平息,但當地紳民對架設電線之事仍十分抗拒,始終認為電線是洋人所安設,以後必定會引洋人入湘。又因時值夏令,雨水較多,電杆架設所經之地多被水淹沒,架線工作於是陷入了停滯狀態。

澧州發生燒燬電杆事件後不久,長沙也發生了焚燒電杆事件。當時長沙用來架設電線的木材堆積在水陸洲。嶽麓書院學生賀金聲等人得知這些木材是用來架設電線的,竟乘夜趕往水陸洲,縱火燒燬了這批木材。賀金聲作案後逃離長沙,隱匿邵陽鄉下。官府追查未果,最後不了了之。

由於工程處處受阻,湖廣總督張之洞決定暫緩安設。當年10月,張之洞上奏朝廷,陳述架設電線遇到阻力及停工的理由,表示這事只能待以後慢慢開導當地紳民,再酌情辦理。電報首次進入湖南的計劃,就此告吹。

電報線路進入湖南的曲折歷程:看看湖南人曾經多麼頑固守舊

清朝電報局的報務員在發報(雕塑)

與湖南相鄰的湖北,早在1884年就開通了第一條電報線路,其後又陸續架設了主要城市之間的電線。可一湖之隔的湖南,仍然依靠驛路傳送公文。1895年,具有革新意識的陳寶箴出任湖南巡撫。第二年,陳寶箴向湖廣總督張之洞提議,再次架設湖南湖北之間的電線。這次架設電線的時機比較好。由於1894年湘軍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戰敗後的湖南人痛定思痛,開始求變,一些有識之士趁機掀起了維新運動。在陳寶箴的推動下,湖南開始興礦務、搞製造、行輪船、設電報、通電燈,氣象一新。所以,這次架設電線比較順利。不過,這次架設的電線並非走五年前的老線路,而是從長沙經湘陰、嶽州進入湖北境內。1897年5月,長沙至武昌的電報線路建成,長沙設立電報分局, 開辦電報業務。此後,隨著電報線路的擴展,陸續在湘潭、醴陵、常德、衡州等地設支局,統屬設在上海的電報總局管轄。

電報線路進入湖南的曲折歷程,反映出當時的湖南人頑固守舊,不願意接受新生事物。不過,湖南人一旦開了竅,變化也很驚人,甚至十分激進。到了清末,湖南民風大變,從極端排外轉化為主動出國留學,乃至出國留學形成了風潮,留學生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這些留學生中的不少人,後來成為了辛亥革命的中堅力量和關鍵角色。(文/謝志東)

電報線路進入湖南的曲折歷程:看看湖南人曾經多麼頑固守舊

清末電報幹線圖

【參考文獻】

1、湖南通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

2、湖南通史(近代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1

3、湖南近代工業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