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做好送上門的群眾工作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民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更加強烈,訴求也越來越多元。面對新形勢、新需求,如何在群眾工作中瞭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如何更好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近日,人民日報記者前往上海進行採訪。

都採訪了啥?一起來看吧~

上海:做好送上門的群眾工作

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打浦橋街道的

淡水灣小區,不久前終於結束了

清理圈佔消防栓工作的“十年之癢”

消防栓被圈佔 多次整治難根除

自2008年小區入住以來,部分居民貪圖10餘平方米的公共過道面積,擅自安裝防盜門,不少消防栓也被圈佔在內,致使一些消防栓無法正常檢測、維修和使用,成為社區消防的一大隱患,也是小區居民熱線反映、投訴和信訪的熱點。

“其間雖有過多次整治、清理,不過,過一段時間,防盜門又重裝‘回潮’。”黃浦區信訪辦工作人員李平介紹,一些居民看到圈佔行為管不住也開始效仿,到去年9月份,已經有63戶居民安裝了防盜門,圈佔公共空間。

怎麼遏制違法現象的蔓延

處理好關係社區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

法理情融合 柔性化解矛盾糾紛

“做好群眾工作,要堅持法理情融合,柔性化解矛盾糾紛。一方面,廣泛開展普法和社會公德宣傳,張貼法律法規內容,入戶進行情理規勸;另一方面,法治託底,街道辦依託公安消防、城管、專職律師依法開展執法、訴訟清理。”打浦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朱暢江介紹,執法部門依法公告違法行為,張貼責令限期拆除圈佔消防栓防盜門的通知,對圈佔住戶起到了警示作用,一些住戶主動進行了拆除。

律師參與 為矛盾化解打開法治之門

記者瞭解到,當前,涉及物業等方面的小區管理糾紛逐漸凸顯,成為信訪工作的熱點和難點。“律師的參與,為小區矛盾化解打開了法治之門。”李平說,在清理圈佔消防栓工作中,注重發揮專職律師的作用,針對反覆違規住戶,律師依法函告違法後果,並告知將引入訴訟程序,敦促其自行整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律師具有專業知識,又是獨立第三方。在接待群眾過程中,律師能把法律專業知識掰開揉碎了為群眾解疑釋惑,群眾也更信服。”上海市信訪辦主任王劍華表示,目前,上海市信訪辦每週一、三、五均有律師在信訪大廳免費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各區普遍建立了律師進信訪大廳參與信訪工作的長效機制,為信訪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已成為常態。

上海:做好送上門的群眾工作

“老舅媽”“老孃舅”,在上海,老百姓對這樣的稱呼格外親切,對他們居中說和調解也信服。“社區人民調解員紮根基層、熟悉社情民意,處於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通過摸排分析能夠及時發現矛盾苗頭,將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嘉定區真新司法所所長費萍說。

真新街道社區的

一起涉老年人群體性糾紛

就通過人民調解工作得到了化解

養老院停業整頓 老人們何去何從

原來,社區的一所養老院開辦了近10年,各項設施均已陳舊,存在安全隱患需要停業整頓。不過,停業裝修通知剛發出,就遭到了163位在院老人及其家屬的反對。“老人們住進養老院多年,突然搬離熟悉的環境,難免存在情緒。”費萍介紹,調解員經過了解,判斷此次群體性矛盾的癥結在於養老院停業後老人無處可住,能否妥善安置老人成為解決矛盾糾紛的關鍵。

調解員各方協調 避免了矛盾激化

瞭解了情況,調解工作也就有了方向。通過調解員的各方協調,養老院給出了包括搬遷過渡期、資金補償等內容的安置方案,針對老人擔心的搬出養老院之後無處居住的問題,社區又組織舉行了養老機構推介會,提供了多種安置方案。最終,通過調解員的疏通勸導,有效消除了老年人的對立情緒,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和擴大。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人民調解工作也要升級

“人民調解員做的是人民群眾的工作,也最瞭解老百姓的訴求。根據糾紛的調處情況,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法治宣傳活動。”費萍介紹,社區老齡化現象突出,調解員通過自編、自導、自演法治情景劇《遺囑那些事兒》,把現實生活中常遇到的法律知識點向居民進行介紹,同時也弘揚了孝順父母、家庭和睦的傳統美德,讓居民看得有趣、學得明白。

如今,我國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利益訴求更加多元,一些行業、專業領域的矛盾糾紛不斷增長。“上海在行業、專業領域的糾紛調解數量佔到了60%以上。與傳統領域矛盾糾紛相比,醫療衛生、道路交通、勞動爭議、物業管理等領域矛盾糾紛更為複雜多樣,專業性更強,社會影響也更大。”上海市司法局基層工作處處長商忠強介紹,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人民調解工作也要升級,目前,專業人民調解中心覆蓋了上海16個區,築牢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上海:做好送上門的群眾工作

因房產證上沒有孩子的名字入學成了困難事

今年4月,長寧區的常某因為家裡的老二入學問題開始信訪。“孩子面臨幼升小,但學校告知老大為房屋產權人,因房產證上沒有老二的名字,老二不能被認定為‘人戶一致’,能不能在學校入學有待商榷。”當事人常某在信訪中表示,對此難以理解。

經過對信訪事項的核查

常某的孩子符合“人戶一致”

最終也被順利安排到了相應的學校就讀

不過,信訪工作並沒有到此為止

將問題歸納提煉 形成信訪摘報變為具體建議

“4、5月份辦理孩子入學的居民多,反映的問題也比較集中。”上海市信訪辦工作人員吳斌介紹,除了像常某這種因為“二孩”引發信訪矛盾,還有不少居民反映共有產權能被認定為“人戶一致”的具體份額沒有明確,由學校“自由裁量”引發信訪矛盾等等,我們把群眾反映訴求集中的問題進行歸納,形成信訪摘報轉變為具體建議。隨後,上海市教委對信訪摘報的建議作出回應,進一步向各區明確“人戶一致”的含義認定標準,把群眾的怨氣、吐槽,變為改進政府工作的“金點子”。

“信訪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除了解決老百姓的合理訴求,人民建議徵集也是信訪的重要職能。”王劍華表示,“通過梳理社情民意,把人民群眾反映的傾向性、普遍性、典型性問題進行歸納提煉,就能成為政府職能部門制定和完善政策的重要參考、促進科學和民主決策的重要依據。”

成立人民建議徵集處群眾意見變成政府決策資源

記者瞭解到,2011年,上海市信訪辦正式成立了專門的人民建議徵集處,並在區(市級機關)、街鎮分別成立徵集工作平臺,形成三級共振、上下聯動的徵集工作網絡,實現群眾意見建議與投訴請求分類處理;同時,上海市委、市政府專門出臺《上海市人民建議徵集工作規定》,發揮市民當好主人、參政議政的熱情,用制度保障問計於民。

“上海市信訪辦人民建議徵集處成立以來,接收各類意見建議約6萬件,2017年有93.7%的建議被相關職能部門採納。”王劍華介紹,比如區黨政領導幹部信息公開,街鎮基層領導幹部與群眾面對面溝通等,一大批市民“金點子”成為上海城市發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