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从这5本书开始

2019年从这5本书开始

新的一年开始了,第一天你是怎么过的?

被床的魔力牢牢吸住,还是被生物钟照常叫醒?

我的2019年第一天,翻出了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重温了一遍。

在这个社会变迁愈发快的年代,每次看这部电影,都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影片中的贝尔警长总带着无力与怀旧感,科恩兄弟想借他的口担忧着自己世界的明天,不知自己还能不能适应新的逆流与改变而活下去。

其实,我们也何尝不是如此?处处弥漫着焦虑感。

我也会有。

大部分时候,我会努力调整下自己的心情,泡杯茶,翻出最近在看的书,让自己静下心来。

有人说,书是现代人的安慰剂。

对于只买书不看书的人来说,确实如此。

我觉得,在这个知识与信息爆炸的年代,书是能让你快速、扎实地跟上社会变迁的捷径。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尽可能地不让自己No Country for Old Men(老无所依)。

去年在春节后,给大家推荐过一份书单,不知道当时立了flag的老铁,这一年下来看了多少,是当成了安慰剂,还是真的对自我有了提升。

去年的书单系统地梳理了理财书目,大多都是经典,常看常新。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有经典也有新书,有些会有一定的深度。

1、《理性的非理性金融》 作者:王健 余剑峰

常常有人问我,想学金融,不知道怎么开始。我觉得这本书是不错的入门读物。

对于纯小白来说可能有一点点烧脑,但对于我的老铁们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本书通俗易懂地介绍了金融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比特币等金融泡沫为何暴涨暴跌,为什么股票亏了比赚了更不舍得卖,一旦稍有盈利却早早出售, 市场情绪与投资策略有什么关系……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都会给你一个答案。

这本书其中一位作者王健先生原来是美联储的经济学家,他之前出版过的《还原真实的美联储》也非常推荐。


2、《魔鬼经济学》作者:[美] 史蒂芬·列维特,[美] 史蒂芬·都伯纳

看经济学理论比较枯燥烧脑,想要激发你的兴趣,培养经济的感觉,我这里推荐你读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的《魔鬼经济学》。

书里面讨论了很多稀奇古怪、脑洞大开的问题,比如老师和相扑大力士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毒贩还在与母亲同住,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经济学竟然还能这么讲。可能有些老铁已经看过或是有在别的地方看到过推荐,能把经济学讲成这样,确实牛。


3、《千年金融史》作者:[美]威廉·戈兹曼

之前在打卡的文章中提过这本书,我是听韦森老师的推荐买来读的。看完收获不小,从史料来了解金融,更能读懂金融的本质。

耶鲁大学著名金融史学家戈兹曼教授通过对数千年来金融在全世界范围内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探索,详细阐述了货币、债券、银行、企业等令人惊奇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体系如何推动了城市中心的扩张,并促进了文明的繁荣。

金融并没有原罪,它并不是制造危机的魔鬼。


4、《汇率的博弈:人民币与大国崛起》 作者:管涛 等

随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家对汇率也越来越关心。平时,媒体或是各种路边社消息关于汇率的问题讨论很多,但是其中良莠不齐,不少只会煽动情绪。

想要深入了解汇率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作者管涛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专业能力方面是非常强的。

基于中国正处于大国崛起这一宏观背景,这本书从大国汇率选择的理论与国际经验出发,对人民币汇率安排进行历史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现状与改革方案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配套政策。

书里面重点突出了大国经济角度的汇率选择,强调汇率选择没有最优解,而只有目标确定后手段、工具与目标的匹配。


这本书从2017年底刚出版就开始火爆,一直延续到现在,是去年财经类畅销书冠军。

书的内容就不多说了,我只是比较好奇,在这么多买书的人当中,不知道能翻开读的人有多少,能真正读完的人有多少,能读懂的有多少,能懂了还会用的人有多少?

还没看,还没看完或是还没看懂的朋友,建议多看看。不经意间,或许对你有所启发,让你的2019年多些精彩。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2019年的第三天也快过去。

用大大在之前新年贺词里的话来说,新的一年我们继续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