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先秦文學—中國文學的源頭(上古神話)

《中國文學史》先秦文學—中國文學的源頭(上古神話)

讀《中國文學史》上古神話部分時,腦海裡會浮現很多神話故事,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封神演義、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這些神話印象由讀書時歷史、語文課本獲取而來,或者由兒時的電視劇中略知一二。

在自己學問、知識、認識都較為淺薄、懵懂的時期,既感慨於創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也會陷入神話是胡說八道或者迷信的疑惑。

而後在《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等文學作品中也有許多發人深省的神話情節,莊子的《逍遙遊》也得益於神話,屈原的《離騷》中多處引用神話,而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也籠罩著濃厚的神話色彩....等等,神話作為素材,遍佈於中國古代經典文學的每個角落,經過文學家的發覺,改造,再創作,使得文學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而這種種因神話影響的文學脈絡,使我意識到自己知識體系的侷限和淺薄,原始人類雖然無法像今天的我們一樣,受知識體系的訓練,擁有更多獲取知識的途徑,卻依然有著深刻、複雜的源於本心對世界、宇宙和人類本身的思考和認識。


《中國文學史》先秦文學—中國文學的源頭(上古神話)

中國文學的源頭

由於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身份低下,在當時難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們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些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如地震、洪水、人類自身的生老病死等尤其令人驚奇和恐慌。人們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著種種神靈和魔力,自然和社會秩序體現了神靈的意志,或者各種神靈的平衡,而災難現象則是惡神或人類自身過錯而招致神靈懲罰的結果。

神話的內容主要涉及自然環境、人生際遇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通過各種神奇的想象,顯示對某種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的解釋,有的表達征服自然、變革社會的願望,也可以使難以理解的現象呈現戲劇性屬性,在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洩令人不安的情緒。

神話是原始先民的綜合意識形態,凝結著先民對自己和對外界的思考和感受,是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體系,也是先民對願望的表達。

中國古代神話體現了深重的憂患意識、具有明確的敬重生命、愛護人民的意識,體現了先民們的抗爭精神,同時神話思維實際上是一種象徵性或隱喻性的思維。

《中國文學史》先秦文學—中國文學的源頭(上古神話)

神話比文字出現的更早,先是口頭相傳的傳說時期的文學,有了文字以後,神話得以被記錄。

詩歌是最古老的文學形式之一,其中《詩經》《楚辭》是上古時期兩部詩歌的總集,多有取材神話的詩篇。

神話被保留在一些歷史著作中,比如《國語》《左傳》《逸周書》《莊子》《穆天子傳》《淮南子》《孟子》《墨子》《呂氏春秋》等。

由於時代久遠及後世文化整理者對神話採取排斥態度,致使上古神話在文獻古籍中載錄甚少,資料零散不全,沒能像希臘神話那樣完整而系統的保留下來。

在所有的文獻中,以《山海經》最具神話價值。《山海經》是我國保存神話資料最多的著作,是我國古代神話的一座寶庫,對我國神話傳播和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中國文學史》先秦文學—中國文學的源頭(上古神話)

中國神話的主題分類

①創世神話

關於世界起源的神話,以盤古故事最為著名。盤古不僅分開了天地,死後同時也變成了天地萬物的締造者。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過程也反映了先民對人類自身力量的肯定。

②始祖神話

關於人類自身的起源。

女媧補天的故事主要應是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女媧經過辛勤的勞動和奮力的拼搏,重整宇宙,為人類的生存創造必然條件,是人類的創造者。女媧補天和造人的不朽功績塑造了一個有著奇異神通而又辛勤勞作的婦女形象,她所做的一切都充滿了對人類的慈愛之情,反映了人們肯定了女性延續種族的作用及對女性地位的認可。

③洪水神話

以洪水為主題或背景。

洪水神話最為傑出的英雄為鯀禹父子。鯀為了止住人間水災,不惜偷盜天地的息壤,引起天帝的震怒而被殺。由於志向未了,死不瞑目,破腹生禹,禹繼承了鯀的遺志,瀰漫天下、禍害人間的洪水終於被大禹制伏了。從而樹立了一個不辭辛勞、為民除害而充滿智慧的英雄形象。

④戰爭神話

部落戰爭與融合。以炎黃二帝、黃帝與蚩尤之戰為代表。(對內兼併:黃帝和炎帝的阪泉之戰,以黃帝的勝利告終,導致炎黃兩大民族的融合,華夏民族由此形成。對外抵禦:黃帝與蚩尤冀州之野、涿鹿之戰,確立了黃帝中華民族始祖的形象)

⑤發明創造神話

人類把自身發展中所累積的重大發明以及對各種自然、社會障礙的克服都加在一個個神話人物上,並把他們本部族理想的象徵。如后羿是弓箭的發明者,憑著自己的發明和神技,射死了各種害人妖孽,射落了九個太陽。


《中國文學史》先秦文學—中國文學的源頭(上古神話)

神話作為原始先民的一種認知和表達方式,不能稱其為自覺的文學創作。但神話思維中的一些特徵也同樣出現在文學創作和文學欣賞活動中,在文學寶庫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國古代神話對後世的文學意義

①是作為文學創作的素材

②是影響文學創作的思維方式、表現手法、欣賞效果等

③那些自覺不自覺地運用神話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讀者領入先民曾經有過的深厚的情感體驗之中,從而緩解現實的壓力,超脫平凡的世俗。

《中國文學史》先秦文學—中國文學的源頭(上古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