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觀察報》|丁化美:用金融和科技創新 致敬改革開放40年

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金融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四十年來,天津金融改革開放水平和金融業發展質量、規模、效益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即將到來之際,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總裁丁化美接受新金融觀察報專訪,文章在新金融觀察報“致敬金融人”改革開放40週年特別報道發佈。

《新金融觀察報》|丁化美:用金融和科技創新 致敬改革開放40年

以下內容來自《新金融觀察報》採訪文章,原文標題為《堅持金融創新 以科技引領未來》。內容僅供參考。


專訪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總裁丁化美——堅持金融創新 以科技引領未來

“天津是一片創新創業的沃土,十年前是,如今更是如此。”

作為天津本土創新性金融企業的代表,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總裁丁化美開宗明義地講道。

十年前,天津作為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的發端之地,孕育了多家優質的金融機構。我國第一家金融資產交易所——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就誕生於此。

用丁化美的話講:“我們企業‘直接融資 信用天下’的初心和使命誕生於此,後續的發展壯大也根植於此。雖然金融改革波瀾壯闊,但有了對創新的堅持,對初心的堅守,我們的企業才得以一路穩健前行。”


嚴守初心


2010年6月11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不僅誕生了我國第一家全國性的金融資產交易機構,更標誌著金交所行業的啟航。

“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成立的初衷是提升金融資產流動性,建設全國統一的、專業化、高效的不良資產交易市場,使其成為與天津作為北方金融中心相適應的全國性公開市場。”丁化美回憶說。

1999年國有商業銀行將1.4萬億不良信貸資產剝離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2004年左右開始,國有商業銀行開始不良資產二次剝離。不同於第一次由財政注資政策性買斷的方式,二次剝離是在公開市場上交易,這就需要建立金融不良資產的公開交易平臺。

恰逢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獲得綜合配套改革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政策,探索建立金融資產的交易中心,這是天金所建立的背景。

掛牌沒多久,交易所就開創了一個里程碑。2010年6月26日上午,中國第一筆不良金融資產遠程網絡電子競價的交易達成,交易標的福州金龍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掛牌項目增值率達到27%。

“當時,很多人都擔心網絡電子競價可能由於網絡故障等風險,無法保證交易的安全性。但事實證明,新技術的發展勢不可擋。經過9年來的不斷技術升級和服務完善,天金所更加堅定地推進依靠技術進步支撐業務發展的步伐。”在接受新金融記者採訪時,丁化美再次表達了對於創新理念的堅持。

隨後,全國各地金交所陸續成立。後因交易所亂象頻發,市場風險急劇增大,2011年、2012年國務院對各類交易場所進行了大整頓,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38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37號文),成立了聯席會議對各類交易場所進行整治和驗收,並規定各類交易場所在通過聯席會議的驗收後方可開展業務。

這場漫長的清理整頓一直持續到2017年。2017年2月10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稱,對2017年6月30日仍未整改規範或通過部際聯席會議驗收的交易場所予以撤銷關閉。

在這幾年中,中國金融市場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互聯網金融從野蠻生長到逐步規範,銀行一度藉助“非標”實現表外資產的迅速擴張,但隨後受到監管的清理整頓。

天金所的業務和戰略重心一直圍繞在促進存量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建立信用生態體系,為中小企業實現直接融資。特別是在不良資產業務領域,在不斷專業深耕、業務拓展的基礎上,“不良資產結構化交易”已經成為了天金所的“品牌”之一。

談到過去幾年的穩健發展,丁化美頗為動情地說:“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創新發展與合規發展是天金所一直以來的堅持。也正是這種堅持,讓我們成立以來未出現過一起不可控的風險事件。”


擁抱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是一個時代,勢不可擋。” 在丁化美看來,螞蟻金服戰略入股是天金所發展的一道分水嶺。

2015年,天金所完成增資和引進戰略投資者工作,在原有股東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的基礎上,引進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和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當時,互聯網技術迫切需要在金融領域取得突破,金融也急需獲得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丁化美認為,螞蟻金服與天金所的合作恰好是一次不謀而合的發展嘗試,也在行業內樹立了典範。

金融創新與互聯網技術的珠聯璧合,讓平臺思維和平臺力量獲得了大幅拓展。在他看來,交易所最重要的定位是搭建一個資產交易平臺。

“沒有搭建平臺之前,我們更多的是項目思維,一個項目組10個人盯住一個項目做3-5年。搭建平臺後,一個項目組可以同時做100個面向全球的項目,這就是專業平臺的力量。”


《新金融觀察報》|丁化美:用金融和科技創新 致敬改革開放40年

但同時,丁化美也指出,平臺的發展必須要在監管的框架下進行,任何金融活動都不能脫離監管體系,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行穩方能致遠。

時下,金融科技的發展如火如荼。一向將創新基因根植於企業戰略發展理念的天金所又適時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並在今年6月成功研發推出我國首款區塊鏈智能合約產品。該產品針對供應鏈金融的痛點進行了量身定製的研發,利用數據可信化、確權自動化、合約智能化等先進技術,致力於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簡單高效的融資服務。丁化美說:“金融科技是交易所的未來,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交易所的發展也要日積跬步,厚積薄發。”

金融改革的浪潮奔湧向前。傳統金融與現代金融,金融與科技的激盪與競合都充滿著創新的味道。浪潮之下,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丁化美卻一直希望,伴隨時代發展、緊跟科技潮流,始終追尋“直接融資 信用天下,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願景。

《新金融觀察報》|丁化美:用金融和科技創新 致敬改革開放4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