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無法力挽狂瀾的海外孤臣

海盜的兒子 —— 偉業的締造者

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荷蘭侵略者正式投降,這一年鄭成功年僅37歲。

光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無法力挽狂瀾的海外孤臣

鄭成功

鄭成功作為明末抗清的主要力量,在歷史上是毫無爭議的民族英雄,這世界上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都非常尊敬他。他一生有很多讓人疑惑的地方。父親鄭芝龍是東亞大名鼎鼎的海盜,那麼他是怎樣從一個海盜頭目的兒子,成為明朝國姓爺,最終收復臺灣成為民族英雄的呢?他是反清復明的中流砥柱,華夏最後的輝光,但就算是民族英雄,也沒能保護父親和母親,以至於全家十一口滿清處死。39歲壯年而死,生命最後的時光裡,掩面哭泣的他究竟是想念華夏過去的輝煌,還是遠去的父親?


命運的齒輪 —— 明亡前的日子

1624年,鄭成功生於日本平戶,原名鄭森,字大木,祖籍福建。父親鄭芝龍是有名的走私商、海盜,母親田川氏是日本人,鄭芝龍的第二任妻子。父親既然是海盜走私商,自然不能經常陪伴他,他6歲以前,都是和母親生活在日本。

鄭和艦隊之後,朝廷海洋勢力已經消退,這片留下來的廣闊海疆就成了海盜和走私商的樂園。鄭芝龍的義父名叫李旦,他是東亞地區最強的海盜之一。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也是一個浪漫的時代,更是一個危險的時代,西歐諸國的海軍(其實還是海盜)在明朝末年已經佔領馬六甲、雅加達、菲律賓等地,荷蘭殖民臺灣就是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信號。諸如鄭氏這樣的海盜在客觀上阻擋了西歐諸國殖民者的侵略。

光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無法力挽狂瀾的海外孤臣

殖民者的雅加達

鄭成功就生於這樣的家庭裡,幸運的是6歲這一年,他終於可以經常和父親在一起了,因為鄭芝龍接受了明朝的招安,接他和母親回到泉州生活。他應該很聰明,學習也不錯,因為14歲這一年他考上了秀才。從海盜的兒子,變為海上軍閥家裡的秀才,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17歲這一年鄭芝龍給他安排了一門非常好親事,對方是禮部侍郎的侄女。20歲時又被送往南京國子監,鄭芝龍給他聘請的教師非常有名,名叫錢謙益。之所以鄭芝龍這麼有面子,是因為招安之時,他仍然保留自己的軍隊。也就是說,鄭芝龍實際上是一個實權諸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鄭成功會走上傳統世族的道路,考取功名,徹底洗白自己的身份,鄭氏也成為一個朝中有大臣,邊境有軍權的門閥。

但不幸的總是非常多,古人說七年一個輪迴,鄭成功7歲前父親回到身邊,即將21歲時,明朝突然滅亡了。非常突然,雖然明王朝陷入內憂外患非常久了, 但被流寇李自成滅亡真的是意料不及。


“忠”還是“孝” —— 尚存曙光的抗爭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第二年,鄭芝龍擁立唐王稱帝,改元隆武。隆武皇帝非常喜愛鄭成功,他非常遺憾說:“可惜膝下沒有女兒,否則一定般配”。為了表示對鄭成功的寵愛,隆武帝將“朱”姓賜給他,並將原名“森”改為成功。於是朱成功就是他的新名字。當時的人們還是稱“朱”為國姓。


20歲出頭的鄭成功肯定不夠獲得這樣高的榮譽,這可能是因為鄭芝龍手握兵權擁戴隆武帝,所以隆武帝報答鄭氏。但不久後鄭成功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世界, 他值得這個榮譽。

從22歲開始鄭成功就領兵與清兵作戰,鄭成功的統帥能力或許不是頂尖的,但他一定是最堅定的。

開戰不久,噩耗一個接一個。清軍攻佔南京、揚州、史可法殉國。鄭芝龍也動搖了,因為同鄉洪承疇的引誘,父親帶走全家北上投降。鄭成功堅決反對,最終只能走出前往金門。結果是鄭芝龍被騙了,北上之後鄭芝龍就被關押,隨後清軍在進攻福建時,他的母親在混亂中自殺。

光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無法力挽狂瀾的海外孤臣

此時的鄭成功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地步,是繼續效忠明朝,還是盡孝道回到父親的身邊。據說他常常在半夜起床失聲痛哭:“父子天性,情何以堪,以故居常悒憂。”這一年,鄭成功僅22歲。

但他還是選擇了抗清。1653年,順治封他為“海澄公”,企圖以爵位引誘,他沒有接受。之後清廷承諾泉州等四府分封給他,鄭成功也頗為幽默且銳利地回答:“兵馬繁多,非數省不足安插”。鄭成功的軍略或許真的很有問題,北宋滅亡之後,有岳飛等人支撐得以保全南宋。但鄭成功或許沒有岳飛的才華,他數次錯過戰機,以至於大敗而歸;和李定國約好同期出戰,但卻延誤時間。

1658年,鄭成功水陸17萬軍隊和浙東張煌言北伐,一度連戰連捷、包圍南京。但最後鄭成功中計,導致大敗而歸。

光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無法力挽狂瀾的海外孤臣

抗清與復臺

1661年,他留下兒子鄭經留守廈門,率軍2萬軍隊收復臺灣,他向荷蘭殖民者下書:

““然臺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堂堂正正的言辭,宣告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擁有臺灣的事實。當年底,荷蘭人投降,總督揆一帶領數百殘兵狼狽竄出。此時,距離荷蘭人殖民臺灣已經有30餘年。

光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無法力挽狂瀾的海外孤臣

收復臺灣

事實上,在這場收復臺灣的戰役中,鄭成功還經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因為他拒不投降,清廷處死了他的父親和兄弟等全家十一口。史書記載:

“成功先叱為妄,然中夜悲號,不能自已,乃發喪,一軍皆縞素”

他先是怒叱使者假穿消息,但到了半夜卻開始悲嚎,一度不能自已。


海外孤臣 —— 命中的悲劇

其他人應該都是明白他的,從22歲開始帶領全軍反清10多年了,全家都被滿清抓在手裡,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或許唯一能支撐他的,就是終有一天可以反清復國吧,但不久前吳三桂攻佔了雲南,萬曆帝逃亡緬甸。

國也亡了……

漢土西看白日昏,傷心胡虜據中原。……起看漢家天子氣,橫刀大海夜漫漫。—— 朱舜水

1662年,菲律賓華商狼狽地來到鄭成功面前,告訴他:“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賓消滅我們,死難者已經有5萬多人”

。鄭成功非常憤怒,當即提出要出兵菲律賓群島,同時向西班牙總督遞交國書,怒斥其殺戮的行徑,要求西班牙人改邪歸正。西班牙反而變本加厲,進行了第三次屠戮。這是有計劃的消滅。

他當即決定出兵。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但此時他又得知,兒子鄭經竟然和乳母私通,並且下了一個孩子。在國家風雨飄搖之時,兒子竟然不成器地做出這樣有違人倫的事情,他非常震怒,下令處死長子鄭經,但部將抗命。鄭成功盛怒之下又患上瘧疾。但其實,就當時貴族世家的風氣而言,這種事情確實犯不著殺死長子。

光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無法力挽狂瀾的海外孤臣

不久後,因病,薨。年僅39歲。

據說死時,用兩隻手抓住臉,大喊道:“沒有面目建先帝於地下。”


鄭成功一生就是一個悲劇英雄,同樣也是民族魂。

明明毫無希望的復國之戰,卻竭盡全力北伐中原、東復臺灣。

沒有能守護父親盡到最後的孝道,南明滅亡也沒能盡忠。

眼看華商在外遭殖民者殺戮,自己的兒子又拖後腿。

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於此極也?——鄭成功

光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無法力挽狂瀾的海外孤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