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近代中國科技少走20年彎路,讓西方諸國交口稱讚,他是李善蘭

在中國黑暗的近代科學史上,有這麼一個人幾乎是唯一的曙光,他是一個數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植物學家。


他叫做李善蘭。1811年1月22日生於海寧。

他讓近代中國科技少走20年彎路,讓西方諸國交口稱讚,他是李善蘭

大數學家,李善蘭

他創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冪級數展開式,研究各種三角函數,反三角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冪級數展開式。他翻譯了《代微積拾級》、《重學》、《談天》、《幾何原本》、《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或許上面的文字都能明白,但不懂是什麼意思,沒關係。只需要知道,這些數學可以用於製造大炮、軍艦、火箭乃至整個自然科學科技的根基都在這裡。在19世紀30年代,他是國際數學界的明星,這是李善蘭也是19世紀中國數學界最重大的成就。


李善蘭生於海寧的讀書世家,幼年時期在私塾受到良好的教育。據說他天資非凡、過目成誦。在他9歲那年,在父親的書架上發現了一本《九章算術》,他竟就此迷上了數學。14歲的時候,他自學完成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這是明代徐光啟和利瑪竇一同翻譯的古希臘數學名著。古希臘的數學體系和古代中國的數學體系相去甚遠,少年時期的李善蘭就在僅靠自學的情況下,糅合了中西兩種各有所長的數學邏輯模式。

他讓近代中國科技少走20年彎路,讓西方諸國交口稱讚,他是李善蘭

《九章算術》

古代讀書人的唯一出路就是科舉,但是李善蘭對於這一條道路似乎並不感興趣。成年後的他曾經也去參加過科舉,雖說他對於數學已經非常精通,但是八股文章寫不好,於是落地。有的人就是天才,他們不用走科舉的路,痴迷數學的他在落地後,只顧著買回了多種數學書籍,包括《測圓海鏡》和《勾股割圓記》。

有傳聞,他在新婚之夜的時候,依然把腦袋探出窗外觀察天文星象。

不知道痴迷學問和他最終沒有孩子是否有關聯。但他卻關心國事,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後,他說道:

“今歐羅巴各國日益強盛,為中國邊患。推原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學明也。”

“異日(中國)人人習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國,令震攝,奉朝貢”.

他讓近代中國科技少走20年彎路,讓西方諸國交口稱讚,他是李善蘭

鴉片戰爭

這個夢想現在實現了,學會數理化的中國人,現在國力日益強盛。當年打敗清朝的英國人,現在全國都用中國的數學教材了。這是後話。


後來他和著名的漢學家偉烈亞力翻譯了世界名著《幾何原本》,雖然明代徐光啟和利瑪竇曾經翻譯過,但只有前幾卷,也不適合清朝末期人們使用了。這一本著作是幾何學的奠基之作,作為古希臘最傑出的數學著作,大哲學家羅素稱讚《幾何原本》為“最完美的紀念碑之一”。有人認為,在西方文明的所有著作中,能夠與《幾何原本》價值相當的,只有《聖經》了。可想而知它的學術地位之尊崇。李善蘭能翻譯這一本著名,本身也證明了他的學術能力。

他讓近代中國科技少走20年彎路,讓西方諸國交口稱讚,他是李善蘭

《幾何原本》

《幾何原本》的翻譯過程並不順利,在它出刊之後,因為太平天國戰亂,本來就沒有刊印太多的《幾何原本》竟然毀於戰火。值得慶幸的是,仍有少量存世。幾年後,李善蘭在金陵見到曾國藩,在兩江總督面前,他力勸曾國藩版主幫助刊印。他說:

“此算學家不可少之書,失今不刻,行復絕矣”。

這是數學家基礎書籍,當代如果不刊印,以後數學乃至自然科技都與中國無緣了。想要強國,連基礎科學都不重視怎麼可能實現。在他的極力說服下,《幾何原本》得以刊印。


以後在1866年,李鴻章也資助李善蘭刊印《重學》。這是一個一本力學著作,翻譯自英國《初等力學教程》。

在《重學》序言中他寫到:

“推其暫如飛炮擊敵,動重學也;推其久如五星繞太陽、月繞地,動重學也。”

這個重學非常有用,製作大炮需要用到它。大炮力量足夠就可以圍繞太陽和月亮飛行。

他讓近代中國科技少走20年彎路,讓西方諸國交口稱讚,他是李善蘭

《重學》

在1866年認識到這個水平,他已經具有非常前沿的科學視野。


1868年,他進入天文算學館擔任總教習,相當於今天的教授。所以,他是中國的第一位數學教授,數學的奠基人。他一生自學、翻譯、著作、教書。可以說,後來中國的數學家大多都是他的學生。

有一個逸聞。據說有一年牛津大學在招生的時候出了一道數學題,並且說道:“只要能解答出這道題,破格錄取,而且還給100英鎊的獎學金。”當時沒有一個英國學生能夠解答,這件事在英國轟動一時。後來一個在上海工作的英國學者把這道題給了李善蘭,李善蘭很快解答了出現,而且邏輯巧妙。這道題的解法被英國學者刊登並寄回了英國。

李善蘭在中國封建末尾時期,向中國傳播了西方文化,同時也是中國的數學融入到了世界數學當中。他一生翻譯的近代科學非常多,最主要的幾門知識是數學、天文學和植物細胞學,對中國近代科學的發展的貢獻非常巨大。

在當時國際數學界,他也是受到非常多的讚賞的。


他讓近代中國科技少走20年彎路,讓西方諸國交口稱讚,他是李善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