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政O2O到“阿姨+”,社區新零售小店用“最後500米”服務革命

從家政O2O到“阿姨+”,社區新零售小店用“最後500米”服務革命

三年前的O2O熱潮,讓很多致力於通過到家服務的創業者們,懷揣著偉大的夢想,踐行了自己的商業模式。但伴隨著整個“最後一公里”服務市場的萎縮和風口的消退,這種夢想和堅持者們也伴隨著行業泡沫,逐漸所剩無幾。不過價值兄發現,社區服務或者社區新零售的需求依然在持續增長,而新零售的火爆以及社區人們對生活必需品、家政服務、咖啡餐飲等的需求強烈,社區新零售小店已經被巨頭們覬覦,盒馬鮮生、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以及便利蜂等等,與傳統高的711、全時等便利店社區之間展開了搶奪用戶的暗戰。但生鮮超市以及便利店真能解決社區人們的所有需求和服務嗎?

巨頭進入社區新零售,但鉅額資本背後模式差異不大

價值兄發現,過去兩年間,巨頭們紛紛進軍新零售領域:2016年1月盒馬鮮生第一家店開業,2017年6月永輝超市旗下“超級物種”開業,當年年底獲得騰訊重金投資;2018年2月,京東首家新零售超市7Fresh開業;2017年底,蘇寧宣佈未來將開設5000家蘇寧小店。2018年下半年,美團宣佈獨立小象生鮮事業部,並在今年上半年開設多家小象生鮮線下門店。

但讓人感到非常驚訝的是,巨頭們似乎都不約而同地將生鮮、餐飲等當做社區新零售的主攻方向。在萬億規模的新零售市場下,巨頭們的差異並不大,因此,廝殺則是相當慘烈的。但據價值兄瞭解,社區新零售的需求,並非僅僅圍繞生鮮、餐飲等人們嘴上的服務內容,還包括如家政保潔,日常生活品等商品內容。而在巨頭廝殺的背後,差異化的內容服務,或許是很多中小創業者們謀求高速增長的機會與空間。

從家政O2O到社區新零售,這間小店圍繞“阿姨+”自營服務革命

在北京陽光100高端社區某棟樓下,兩間20平米的生鮮+超市的社區小店,頗為引人注目。這是“一心生活”已經開設數月正在運營的門店,據該小店的阿姨介紹,這兩間小店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生鮮蔬菜水果配送,牛奶咖啡送達,生活超市食品供給,以及家政保潔等服務,甚至還提供了書籍等公益內容的服務。而上述內容的主要服務者就是阿姨們。讓周圍1-3公里內的社區服務都交給阿姨們,這讓人們更加放心。

從家政O2O到“阿姨+”,社區新零售小店用“最後500米”服務革命

據e家潔和一心生活創始人云濤介紹,這間社區新零售小店,與傳統的生鮮店、超市及服務內容,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以及優勢,也革了e家潔等代表的家政服務的命。這主要體現在:

第一,“小店大肚囊”,涵蓋社區服務幾乎所有剛需內容。據價值兄瞭解,一心生活目前面向的服務是小區里居民們所有的剛需服務內容,這包括生鮮蔬菜水果肉禽等生鮮門店的內容(與各大生鮮渠道商合作),柴米油鹽醬醋茶等超市銷售商品(與各類超市供貨商渠道合作),家政保潔等到家服務(整合自身具備的e家潔資源)等。因此,對於這樣的門店服務需求頻次更高,覆蓋的用戶人群也更加廣泛。

第二,圍繞“阿姨+”進行升級,在服務兩端保證質量。社區服務的核心優勢是服務人群的質量。在雲濤看來,自營服務,必須是可控的,也就是沿著阿姨+來完成的。 阿姨收入越高,可控越強,這個跟海底撈管人一樣的道理。超出了阿姨服務範圍的,我們不做,比如洗車 洗狗等。

從家政O2O到“阿姨+”,社區新零售小店用“最後500米”服務革命

第三,從“牆外開花到牆內種草”,做“最後500米”降低成本提升效能。服務者的人力成本、門店租金及商品損耗,成為社區新零售小店三大硬成本支出。以往O2O和共享經濟解決的是“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和服務。那麼一心生活怎麼解決這些難題呢?雲濤告訴價值兄稱,我們提供的是“最後500米”的服務,從“牆外開花到牆內種草”的服務思維模式上轉變——在小區裡開店。一心生活將物業提供的空間進行簡單改造,然後就可以提供服務。整個小店的裝修服務成本才幾萬塊錢。與盒馬鮮生、京東便利店等都不同的是,一心生活首先與小區的物業公司“搞好關係”——在小區裡面開設門店,提供各類服務。“物業公司有服務社區人們各類生活需求的任務,但他們沒有能力去重度佈局去解決,而我們則幫助他們,來共同實現為小區居民提供便捷服務的目標”。

這樣開在小區裡面的新零售小店,簡單改造的門店能大大降低租金和運營成本,而再加上e家潔自營阿姨不需要再外僱配送和服務人員,配送和服務保證5分鐘內上樓,讓社區服務的成本極大程度的降低,且服務效能提升了。

第四,與物業公司“搞好關係”,堅持覆蓋社區內居民。目前,一心生活已經跟北京乃至全國前30大地產及物業公司有過接觸,很多企業與其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雲濤稱,這是很多巨頭們在做新零售門店時候都沒有做到的,是核心競爭力。“總在牆外吆喝和炫耀,再好的花也不如牆內的草有魅力”。

第五,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碰損耗巨大的生鮮冷鏈內容。雲濤稱,我們不碰冷鏈,所提供商品都是就近市場採購,本質是拼的服務能力,不拼供應鏈。我們希望是取一個輕重的中間平衡點,讓線下體驗又好,成本又低。

社區新零售不是服務內容閃電戰,而是服務效能持久戰

社區新零售最近一年持續呈現火爆發展趨勢,但價值兄發現,伴隨著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京東、蘇寧等電商大佬,永輝超市、沃爾瑪等商超佼佼者,甚至是保利、富力等地產龍頭們的進入,可謂熱鬧非凡。因此,未來這場社區新零售的戰役,將會是一場效能的持久戰,而不是服務內容的閃電戰,為什麼呢?

首先,巨頭們佈局的生鮮及新零售,服務已經從差異化已慢慢趨同化。從上述價值兄的瞭解發現,目前巨頭們紛紛線下開店,但提供的服務內容,包括生鮮食品、超市商品以及餐飲等內容,幾乎毫無差異性。因此,未來比拼的不是誰的內容更多更豐富,而是誰的配送效率和服務質量更優質,未來的新零售是一場口碑和用戶群的戰役。

從家政O2O到“阿姨+”,社區新零售小店用“最後500米”服務革命

其次,新零售的擴張迅速但虧損嚴重,盈利遙遙無期。無論是騰訊和永輝重金加碼的超級物種,還是阿里巴巴孕育兩年的盒馬鮮生,蘇寧大肆擴張的蘇寧小店,亦或是京東和美團有些跟風的7Fresh和小象生鮮,都短時間內是重資本的產物,且虧損嚴重。新零售是未來趨勢不假,但何時能夠放棄補給能夠自給自足,或許還難以有準確時間表。

最後,新零售的服務核心是口碑和聚集發展方式,效率和質量才是關鍵。線上選購和線下服務是新零售從O2O升級而來不變的一種服務內容。那麼這樣的服務核心依然是口碑和用戶群的聚集效果。因此,短時間的服務發展依然難以形成規模和影響力,未來的新零售依然是比拼的用戶選擇權的較量了。

新零售發展已經進入第三年,但社區新零售的服務內容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