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夸张

夸张,一种很难掌握的修辞手法。为什么难掌握呢?因为它必须讲究一个“

”,太写实了不行,太夸张了读者也不买账。

说到这里有人要说了,“谁说不能太夸张,‘白发三千丈’不就挺经典的?”

这就说到重点了。为什么李白那些夸张得像是喝多了胡言乱语的诗句,竟能句句成为经典呢?

我不知道,还是让李白来教教我们怎么才能用好夸张的修辞手法吧。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手可摘星辰”,天啊,这得有多夸张啊。可是为什么我们却觉得这修辞用得很恰当呢?

因为,当我们站在深夜的山顶眺望时,确实会有这种人与夜空融为一体的感受。只是现在大城市里的灯光太耀眼,很难看到头顶的星辰了。

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就更妙了,化静为动,化平为险,让人不仅有画面感,更有3D环绕立体声的感觉。

难怪李白的这种夸张手法能成为经典呢。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得多快啊。可为什么我们觉得这修辞用得很恰当呢?

原来,李白在此处并非为了凸显船行的速度之快,而是表明心情之畅快、痛快。我们从“彩云”、“轻舟”等这些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得到。所以,这处夸张运用得很恰当。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李白访问历阳县,县丞设宴招待李白,正值大雪纷飞,李白频频举杯,赞赏历阳山美、水美、雪美、酒美,就是人不“美”——没有人陪他喝酒。他笑王历阳表面处处模仿陶渊明,就是喝酒没陶渊明痛快。“空负头上巾”还引用了陶渊明的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这首诗里,“浪”、“虚”、“空”用了激将法,“雪花大如手”则十分夸张地赞赏了历阳的雪景,由于此处是为了凸显“景美而人不美”,含有一种反衬的意味,这种夸张就恰到好处了。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本来“白发三千丈”是过于夸张了,但若用愁思来比喻,就没有一个确切数字了,随便说一个数字都不会让人觉得很夸张。所以这处夸张能成为千古经典啊!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三千尺”,看起来也太夸张了。但瀑布不像头发长度很容易目测,它本来就是很难目测长度的东西,所以随便说一个数字也不会让人觉得很夸张,更何况后面还跟着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有多高就更没有一个确切数字了。

所以,这处夸张也是那么的经典。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深千尺”,看起来同样太夸张了。但别忘了,这首诗的主旨是为了表达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情谊”这种东西又是没有确切数字可量的,李白拿身旁最近的一个景物来做比喻,本就很应景,再随便虚构个数字都不显得突兀。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这首诗最著名的句子就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了,因为它特别夸张但又特别好记。其实这句话出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意思是十步可斩杀一人,干里之行无人可挡。

但只有加上了后面的那句,诗才更经典——“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加上这句,才能真正体现作者的思想高度。所以这两句诗同样含有一种对比关系:越是厉害,越要“深藏身与名”。所以,这处夸张也就运用得很恰当了。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李白爱用宏大的意象,宏大的意象配上庞大的数字本来就不显得夸张,尤其“九万里”句后面还跟着“簸却沧溟水”句,极有画面感,我们仿佛能看到大鹏展翅时海水被掀起滔天巨浪的场景。

宏大的意象配上生动形象的画面感,那“九万里”的庞大数字也就自然很容易被人接受了。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这首诗简直是夸张手法的大集合,几乎每一句都含有“过于夸张”的成分。“朝如青丝暮成雪”、“千金散尽”、“一饮三百杯”……

虽然写的是不同的事物,但整体都表达的是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但正是这些夸张,才使这首诗充满了悲而能壮,哀而不伤的气势,这也是李白独有的特色。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李白何以随口一句“酒话”,便成千古“佳话”?这些看似夸张得不得了的诗句,为什么能句句成为经典?想必我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让我们再次细读这些诗,领略其中表现手法的妙处,从中学习借鉴吧。

李白:随口一句“酒话”,便是千古“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