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數字科技金融產品持續落地的思考

京東數字科技金融產品持續落地的思考

一則消息映入眼簾:1月2日,京東金融攜手中信銀行、浦發銀行,發佈京東小金卡升級版。對於一個銀行從業39年的我這個老金融來說,急需瞭解傳統銀行與新科技公司的融合合作點在哪裡?睜大眼睛、目不轉睛往下看,確實有亮點,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我正在急需破解的難題。

傳統銀行存款流失幾年了,攬儲壓力越來越大,臨近年底考核指標完不成,基層儲蓄員急瘋了一般。再急也沒有用,因為沒有好產品。

什麼是好產品?既具有流動性,又有安全性與效益性,這類產品就是好產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收益性高,往往會犧牲安全性和流動性;具有安全性,但往往收益性低;想保持隨時變現的流動性,在銀行就只有年息0.35%的活期存款。這個利率,就是翻倍,也吸引不來存款的。這就是銀行的現狀。

而外部環境卻不容許銀行在現實面前原地踏步。各類寶寶產品特別是餘額寶、目前微信零錢通等,就是既有流動性(活期),又有較高收益率,而且相對安全的產品。這已經倒逼傳統銀行必須謀變、創新、開放、合作,使其負債性產品升級轉型,煥然一新,把投資者和客戶的眼睛亮瞎。

這就回到了前面所說的中信、浦發京東小金卡這款神奇產品上。神奇在哪裡?可在京東線上申請,辦理卡後直接快遞到家。卡內餘額超過1000元超出部分將自動簽約中信銀行的明星餘額理財產品“薪金煲”產品。假如用戶存入51000元后,其中的50000元將自動申購“薪金煲”,按照12月20日,7日年化收益3.084%計算,用戶將在1個月裡獲得約128.5元的收益,安全高效盤活用戶卡內閒錢。活期存款享受定期存款收益率,具備了上述談到的好產品的“三性”原則。

這款京東小金卡是線下存款賬戶第一款具有智能自動理財並保持隨時支取足夠流動性的產品。就這樣的誕生了。

站在一個金融分析家與老金融的角度,看重的並不是一款產品,而是這款產品背後的創新升級,傳統金融轉型,開放融合,以及金融未來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京東數字科技金融產品持續落地的思考

目前金融市場缺這樣一個東西:高科技輕資產的數字科技高端服務公司包括金融服務。一方面由於金融監管趨嚴,互金、科技金融市場準入門檻被抬高,發展金融重資產的金融科技公司制度性難度越來越大,風險防控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大型互聯網公司走科技金融的重資產之路不好走。同時,大型互聯網公司如果放棄金融之路,那麼,自身積累的大數據金礦被白白浪費掉,自己的算法算力的技術能力又被閒置浪費,產生不了生產力與效益,豈不太可惜?

從傳統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融資性擔保公司、各類小貸公司等,線下之路基本是死路,而線上之路至今沒有找到出路。

目前這些傳統金融機構與大型互聯網平臺合作,我也參加過一些簽約儀式。基本是務虛的多,務實的少;架在空中的多,落在地上的少。類似京東小金卡與銀行合作落地產品不多。

同時,必須看到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與已經有金融公司的大型互聯網平臺合作,平臺怎麼處理與內部金融公司的關係呢?金融產品同質化很強,可複製性很高,如何擺佈好與內部金融產品包括銷售在內的佈局呢?是個大難題。而諸如螞蟻金服等都是全牌照、集團化金融控股公司,比你銀行業務還要全,怎麼與你合作。

這就需要大型互聯網公司成立以數字科技為主體的高科技高端服務公司。不做具體金融實務,不涉及具體金融產品,資產負債表上不出現金融資產與負債,只利用自己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算法算力等強大平臺與強大技術進行產融對接撮合,促使其落地開花結果。這樣的公司目前已經出現一家,那就是京東數字科技。

關鍵在於雙方的開放融合才能落地生根。大型互聯網公司利用自己在技術、業務、場景、流量和客戶等層面的優勢,全面向銀行等合作伙伴開放和分享,從而打通銀行體系內部的存款、理財等多樣化產品,實現對銀行資產的深度連接,共同推動數字化技術和金融行業的無界融合和深度合作,為用戶打造更便捷、更個性化和更安全可靠的金融體驗。

作為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更需要走開放融合之路。突破物理網點、手機APP的侷限,開放產品和服務,將其嵌入各個合作伙伴的平臺特別是大型互聯網平臺。

傳統銀行最需要思考的是今天的客戶在哪裡?已經大部分不在線下櫃檯,而在隨處可見、隨時隨地、無時無刻大家都盯著的那個東西-移動互聯網上。在這個方面,傳統銀行必須以開放的心態與大型互聯網公司合作,這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類似中信、浦發京東小金卡落地給數字科技輕資產模式開啟了一個良好開端。當然,這只是C端客戶的一個起步,接下來更多B端客戶將會蜂擁而至。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許凌說得好,數字科技的使命,首先是幫助產業數字化,然後進一步幫助產業將數據轉化成資產,實現資產化,對接到金融機構。未來,我們會幫助金融機構將金融機構的資產再進一步數字化,更高效地流轉。

京東數字科技已經拋出橄欖枝,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還等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