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上天”,豐田“下海”!不走尋常路的日本車廠

本田“上天”,豐田“下海”!不走尋常路的日本車廠

每到提到日本汽車,首先想到的就是“兩田一產”,即豐田、本田和日產。作為日本傳統車廠的豐田和日產並未做過太多“出格”的事情,不過向來就是“特立獨行”的本田是不會閒著的。依靠著強大的研發和製造能力,研究機器人、開發摩托車,就連“小飛機”都給造出來了。雖然機器人開發並不太成功,也沒有推出量產,可是摩托車卻成為了本田重要的支柱事業。而現在看來,本田研發的小型噴氣式飛機或許也能夠成為未來支撐其成長的重要事業之一。作為同臺競爭對手的豐田也不堪示弱,發展起來自己的“海運”產業,連續推出豐田牌“遊艇”!

本田宗一郎的夢想

1986年,本田決定開始飛機開發事業,此時距離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去世還有5年,而本田涉足航空事業的消息,直到本田宗一郎去世才對外公佈。原因也很“本田式”,那就是宗一郎說過:我都隱退二線了,要是被人知道本田開始做飛機了,又要開始說我“迴歸”了。當時本田正是制霸F1方程式的時候,本田的車身設計人員拿出F1賽車引擎,利用公司現有的材料和設備著手開發。老一輩的本田員工都稱本田宗一郎為“おやじ”(老爹),他們在一天工作以後依然堅持“飛機”的開發,或許是想讓“老爹”在臨終前看到自己公司生產的飛機吧!

本田“上天”,豐田“下海”!不走尋常路的日本車廠

本田的噴氣式小飛機有著獨自的特點,引擎並非放在機翼下方而是設置在機翼的上部,所以外觀看起來“與眾不同”。飛機的機翼十分輕薄,採取的並非傳統的“克拉克Y翼”斷面,而是一種叫做“層流翼”的造型。這種方式雖然使得升力減弱,但是可以降低空氣阻抗,適合高速巡航。和汽車相同,如果空氣阻抗大,就會造成油耗上升,飛機的速度要比汽車高很多,所以降低空氣阻抗和油耗聯繫巨大。

本田“上天”,豐田“下海”!不走尋常路的日本車廠

本田飛機從2015年開始發售,已經在美國、歐洲、中國、印度等地區銷售超過100臺。以獨特的造型、強化碳素纖維的一體構造加上本田獨自研發的技術,使得這款飛機好評如潮。其最新型號為Honda jet Elite,在2018年4月通過美國聯邦航空局的認定,取得了型號證明。5月份,取得歐洲航空安全局認定,同年的12月8日取得日本國土交通省的認定。2018年12月20日,正式在日本進行飛機交納。最新飛機全長12.99米,高4.54米,寬度為12.12米,乘務員2名,乘客5名,最大能夠7人乘坐。最大巡航速度為782千米每小時,最高飛行高度為1萬3000米,續航能力為2661千米。

跨越世紀的“豐田遊艇”

本田“上天”,豐田“下海”!不走尋常路的日本車廠

其實豐田的海運遊艇事業也是開始於上個世紀,在1989年11月開始討論進軍遊艇事業,1992年完成了27英尺遊艇的性能評價和試做,1997年發佈「PONAM‐28」,並出席了當年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的遊艇展覽會,2000年累計銷售達100臺,2002年突破200臺,如今已經形成了近千臺的銷量。2016年豐田設計的「PONAM-28V」獲得年度最佳遊艇獎項,在2018年末再次改良了「PONAM-28V」遊艇,並舉辦了“試乘會”。

本田“上天”,豐田“下海”!不走尋常路的日本車廠

改良後的「PONAM-28V」全長9.14米,寬為3.16米,引擎輸出為260ps,可以乘坐12名。引擎採用的是豐田卡車用柴油引擎,只是這次改良的遊艇搭載了電動馬達,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混合動力”遊艇。驅動裝置搭載在遊艇後方,分為三個區間。

中間的為引擎區間,左邊區間搭載東芝生產的電池配件、變頻器和電腦系統,右邊區間設置的是馬達驅動。

本田“上天”,豐田“下海”!不走尋常路的日本車廠

驅動方式分為三種,馬達模式、混動模式和柴油機方式。遊艇較大的弊端是發動時會產生濃厚的汽油味,考慮此點,豐田遊艇在初期加速時採用電動方式,稱其為“滑動啟動”,採用電動方式啟動順暢感十足,而且還不會聞到十分強烈的汽油味。當切換至混動模式時,達到1200轉以後可以手動切換引擎。此款的價格為2200萬日元(約140萬RMB),或許未來遊艇也會像汽車一樣,混動會成為潮流。

結束語

表面上這些日本的車廠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早已經在我們不知道的領域走了很遠。本田最初的夢想並非是造汽車,是想要“飛上天”(以前作者的文章中介紹過本田宗一郎,那裡有提到);豐田的夢想其實也並非在於汽車之上,而是“移動手段”,這個移動手段可以有汽車、火車、飛機、船等。或許再過幾十年,豐田和本田就不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車廠,而是成為一家致力於開發“移動方式”的製造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