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上清華不只因為你的努力,更因為你的父母

“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的父母。”

這是清華大學新生入學第一節社會學概論課上,老師對新生說的話。

你能上清華不只因為你的努力,更因為你的父母

上圖是清華大學和一所西部211大學,對大學生“入學前活動半徑”的統計比較。

有人做過統計,長時間以來,進入清華的學生,“入學前活動半徑”境外這一項,穩定保持在百分之四十左右,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換句話說,清華大學裡家境中等/偏上的學生,相對於全國更多,並且這一現象多年來一直持續。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

這些清華學霸的用切身成長經驗告訴你:一個人能不能上清華,不僅取決於自身的努力程度,可能還取決於父母。

你能上清華不只因為你的努力,更因為你的父母

1

見過世面的父母,他們通常非常努力勤奮,對自己要求嚴格。

這種特質,一方面給他們帶來優厚的物質基礎,在指引孩子完成夢想的時候,提供全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身教大於言傳,父母的這種特質,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自己嚴苛。

著名翻譯家,藝術家傅雷先生,在兒女小的時候,很少和他們嬉戲,也不喜歡他們淘氣的行為。

說話,吃飯,做事,都要得體大方,不能有所逾越:同桌進餐,必須坐得端正,手肘靠在桌邊,不許妨礙別人,咀嚼飯菜,絕不許發出有失禮貌的聲響。

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有些傳統古板的父親,在發現兒子對音樂的興趣後,給予了全力支持。

要知道,他本來是想要讓傅聰學習的,是丹青。

《傅雷家書》聞名於世,金庸曾評價說:

“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傅聰身上有著溫潤如玉的書卷氣,並不是他的外貌有多麼出眾,而是源自於他良好的教養。

良好的教養,與良好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你能上清華不只因為你的努力,更因為你的父母

2

有人或許會說,見識和品味,大多用金錢和地位堆砌出來的。

普通人能維持溫飽就很不易了,又怎麼帶孩子見世面?

這話乍一聽有道理,卻誤解了“見世面”不是一件奢侈品。

有見識的父母,也並不完全等同於有錢的父母。

他們往往具備的是:勤奮努力,百折不撓,有後天養成的良好教養,最重要的,是擁有對萬事萬物的平和,開放包容的心態。

3

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長久而深遠,不僅在往外看世界的視野,更影響下自我人格和修養。

今年高考成績放榜後,上海許多家長群都炸開了鍋,被稱為“淡定哥”的盲童王蘊高考成績只比狀元少了三分。

相比於其他人的驚歎,王蘊家一如既往地平靜,似乎對高考成績絲毫不在意,父母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告知孩子這個消息。

王蘊出生時因為早產損傷視網膜,到4歲完全失明。

父母是東華大學教授和副教授,在教育方面,他們從來不把孩子當作特殊孩子來對待。

在成績決定一切的風氣下,王蘊父母有這樣開明的教育方式,得益於他們的眼界和遠見。

他們不僅懂得為孩子引路,還懂得放手讓他們自己走。

在引路的過程中,他們已經把最可貴的精神,悄悄地傳遞給了子女。

你能上清華不只因為你的努力,更因為你的父母

4

“為孩子引路是一回事,放手讓他們自己走,是一件更困難的事。見過世面的家長在某種程度上能給下一代更好的資源,但是人生長路漫漫,孩子們還得靠自己去開拓。”

真正見過世面的家長,能給孩子帶來的不止是眼界視野上與別人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讓下一代在自己的行為裡完成自我完善,並不斷加以正確引導。

只有努力沒有眼界或許真的形勢危急


來源:談心社 整理:楓殤而逝 小東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