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迎“20週歲”生日 民粹主義歐洲崛起或讓它面臨新挑戰

2019年1月1日,歐元迎來“20週歲”。歐元20年的發展歷程,挺過了全球金融風暴與歐債危機,成為世界第二大流通貨幣。不過,隨著民粹主義在歐洲崛起,歐元區前景或將再次迎來新的挑戰。

欧元迎“20周岁”生日 民粹主义欧洲崛起或让它面临新挑战

新華社資料圖

歐元20年給歐盟這個超國家經濟體,帶來了巨大的一體化紅利。“單一貨幣”讓歐元區各個國家連接成一個整體,這一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總額都超過了美國,這一巨大的聯盟在與美國等經濟強國競爭中得以屹立不倒。而且,單一貨幣讓歐元區的集團化進程變得更加順利,各自為政的幣值差距,讓集團內部缺乏穩定的金融秩序,而歐元的出現能夠大大緩解這一狀況。單一貨幣也加快了商品與資金的流通速度,減少了近300億美元的佣金損失,顯著降低了流通成本,增加了社會效率。

“共同市場”則是歐盟抵禦風險,促進整體增長的重要法寶。共同市場覆蓋了增長已經飽和的中間產品,將這一部分利益內部化,同時降低了高技術含量行業的貿易壁壘,促進了技術流通,扭轉了經濟潛力下降的趨勢。同時,共同市場的存在給各個國家提供了一個“防墜網”,保護他們免受一些不可預期的變化。內部統一的產品規則,也讓各個經濟主體都能感受到儘可能的自由和公正。

然而,隨著近幾年幾個核心國家民粹主義崛起,“國家利益”至上的偏執思想讓歐元一體化之路變得步履維艱。英國脫歐公投、意大利憲法改革公投失敗、奧地利總統選舉綠黨和極右翼爭得難解難分、法國國民陣線民意支持率躥升都顯示出,歐洲民粹主義捲土重來。民粹主義名義上以人民為核心,但是標榜的是一個抽象的整體人民,卻蔑視一個個組成人民的個體。反對權威、抨擊體制,極端的平民化傾向讓歐元區陷入了政治動盪風波,而民粹主義上升到國家層面,就是極端的國家利益至上。

歐盟是一個超國家經濟體,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歐元有著濃重的政治色彩,超國家體的政治和諧決定了歐元的穩定。但是,當前歐盟體系內部的貧富差距已經被逐漸拉開,跨越收入鴻溝的政治和諧,需要發達經濟體做出更大的犧牲。歐洲整體的高福利註定了各個成員國都是在高負債下運行,強大的經濟增長實力是高負債依然可持續的保證,但是,部分國家經濟疲軟導致債務危機的風險承擔壓力落在了其他經濟強國的身上,此時為了團體的穩定,就需要他們做出一定的犧牲,而這在國家利益至上的狹隘民粹主義眼中,無疑是背叛人民利益的存在。國家利益至上的思想讓自身利益遠遠高於團體利益,將會使得歐盟這一超國家團體的各個成員同床異夢,失去了共同的初心。而且,歐元未來面對的不僅僅有上述的“內憂”,還有美元這一“外患”。

20年前歐元的強勢登場,幣值堅挺,再加上背後巨大的經濟體量,都讓美元這一世界貨幣倍感威脅。歐元的出現是在美國因陷入越南戰爭泥淖難以抽身、瘋狂加印貨幣導致美元貶值的時候,讓疲於美元這一單一貨幣體系的人們看到了曙光。歐元區的背後有26萬億美元的龐大經濟體,高於北美經濟體的24萬億,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苗頭已經越來越明顯。所以,美國藉由科索沃戰爭等機會都在不斷地打擊歐元體系。同時,無論是難民潮還是伊核問題,唯恐天下不亂的美國都在不斷地抓住機會挑撥歐盟內部成員國的關係,進而影響歐元的幣值,從而見縫插針,穩固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內部政治體系的動盪,民粹主義抬頭,各成員國之間經濟差距的擴大,債務風險分擔不均,外部美元的虎視眈眈,都讓歐元未來的路充滿了危險與挑戰。歐元20年,有輝煌也有坎坷,放眼未來,世界第二大流通貨幣的路,依然任重道遠。

延伸閱讀:

反戈一擊?歐盟計劃抬高歐元地位以挑戰美元

據英國媒體報道,歐洲聯盟將制訂計劃,在能源、大宗商品、飛機制造等“戰略性行業”增加使用歐元,以挑戰美元地位。

資料圖 新華社

英國《金融時報》3日報道,歐盟委員會預計5日發佈藍圖草案,旨在抬高歐元、在國際舞臺扮演“更有力”角色。

報道說,這份藍圖寫道,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貫徹的政策凸顯歐盟維護經濟主權的必要性。

《金融時報》所獲上述藍圖寫道,鑑於“以國際規則為基礎的治理和貿易”近期遭遇挑戰,布魯塞爾將強調行動的必要性。

藍圖呼籲施加更多政治壓力,使能源合約以歐元結算。它同樣支持引導金融交易以歐元結算,鼓勵開發歐元支付系統。《金融時報》提供的數據顯示,超過80%的歐盟能源進口目前以美元計價、用美元支付。

歐盟將瞄準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支配地位,稱美元已成為“衍生操作的主導貨幣”。歐盟計劃推動建立流動性池,容納以歐元結算的證券。

歐盟計劃同樣包括為願意使用歐元作為國際支付貨幣的非洲國家提供技術支持。

報道說,上述提議將在歐盟領導人本月晚些時候在布魯塞爾召開峰會時付諸討論。

報道說,歐盟上述藍圖草案提及美國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一事。美國5月退出伊核協議。歐盟和英國、法國、德國等其他五國繼續支持這一協議。

歐盟在藍圖草案中寫道,美國政府試圖用美元做武器,向依然與伊朗做生意的歐洲企業施加制裁,為歐洲經濟和貨幣主權“敲響警鐘”。

11月5日,美方重新啟動對伊朗能源、航運等領域制裁,要求其他國家停止購買伊朗原油,否則施以連帶制裁。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北青網 北京晚報 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