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揚“志不改、道不變”的信念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02日 04 版)

彷彿是一種隱喻,歲末年初,太行山高速、雅康高速相繼通車,交通閉塞成為歷史;杭黃高鐵、濟青高鐵、哈牡高鐵陸續開通,更多城市逐夢高鐵時代。中國的改革發展,亦如伸向遠方的交通線,不斷開拓新的發展空間,串聯起更多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前途坦蕩,其道大光。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向世人描畫出一個擼起袖子幹、揮灑汗水拼的奮鬥中國。回顧過去一年,科創板、限競房、中國農民豐收節、港澳臺居民居住證……一個個有溫度的新名詞,鐫刻下2018年度座標,如習近平主席所言:“世界看到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加速度,看到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中國決心。”

今時今日生活,曾經是那樣的遙不可及。“總有一個時候,中國的工人乘著汽車,農人會乘著農耕機器車,而且能取其所需,人必盡其所能。”1933年的《申報月刊》,曾如此眺望未來。然而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國,有的只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的遲疑困惑、“我們的英雄不知在何處”的辛酸悲鳴、“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的無可奈何。把數以億計的人口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帶入現代化,豈是易事?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從沒路的地方踏出人間正道,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天下大道,正是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後。起於“農村包圍城市”的浴血奮戰,走過“地動山河鐵臂搖”的建設探索,經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拓前進,近百年來的奮鬥,一路激昂勝過任何華彩樂章。過去積貧積弱、如今邁向國富民強,過去基礎薄弱、現在有規模效應,過去如一盤散沙、現在有集中優勢,沿著這條奮鬥之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經濟學人智庫全球報告發現,中國受訪者對國家未來最樂觀。國際著名調研機構益普索的調查報告也顯示,中國民眾對國家發展道路最有信心。歷史學家湯因比早就預測:如果中國能夠在社會和經濟的戰略選擇方面開闢出一條新路,那麼它也會證明自己有能力給全世界提供中國和世界都需要的禮物。中國改革發展所厚植的發展紅利、所探索的成功經驗、所標註的嶄新未來,擴展了經濟全球化的輻射範圍,豐富了人類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和經驗。

“我們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鄭重宣示。從鮮活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中國道路,見證了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不變初心。滿懷“走自己的路”的篤定情愫,抖擻“上下而求索”的奮鬥精神,未來我們前進的每一步,都將寫就通往勝利的新里程。

航路已經打通,道路已經指明。歷史已經證明還將繼續證明:“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裡,中國就將如太陽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