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麼樣,才算是“開民智”?

我從今年2月底開始,已在頭條上寫了百來篇文章,其中大部分篇幅都講到了要

開民智;在年後第一篇發文就講:“未來世界在嚴重兩極分化的衝擊下,必將有一場新的啟蒙運動,給那90%的人注入新的力量(他們即將成為資本家眼中“對社會無用的人”);我們的民族,還從未徹頭徹尾的經過一場啟蒙運動,要開創一個偉大的時代,必將進行一場全新的深刻的社會思想變革。”

作為一箇中國人談論啟蒙運動,我的情緒有點複雜。我們這個時代有很多人,盼望中國有一次自己的文藝復興……而啟蒙運動,在中國甚至連談資都算不上。到底什麼叫“啟蒙”呢?啟蒙就是開啟民智。以前剛推翻滿清的時候,一有人說要搞民主,就有人說中國“民智未開”,後來連民智是否需要“開”都成了問題。

究竟怎麼樣,才算是“開民智”?

霍布斯《利維坦》

100年前說中國“民智未開”只能搪塞一時,時到如今,我們已經避不開這個坎,民智必須要開!那究竟怎樣才算是開了民智呢?平克把啟蒙思想總結為四個主題: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這四個詞聽起來非常平淡,甚至是老生常談,但是你要真理解了的話,你會發現這裡面充滿了革命精神……甚至是血和淚。

這個理性(reason)不是精明算計上的理性(rational),但在中文裡他們是一個詞,中國人很擅長rational,但不擅長reason,這天生就成了中國人啟蒙的障礙,我覺得reason該被翻譯成“智性”“思辨性”它是對人性的昇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算是人性;全社會的財富怎麼才能合理分配,這個是理性。啟蒙運動的思想家認為人性充滿偏見和無知,只有理性才能告訴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理性不能討價還價。

究竟怎麼樣,才算是“開民智”?

康德

第二,科學,科學的本質是人可以通過一套可行的方法,獲取有關這個世界的可靠的知識。中國人總相信有一個外部的力量 ,無論是命數、天老爺還是神佛在控制世界,科學革命就是要把人從這個迷信中解放出來,一切力量來源於人民自己。

第三,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以“人”為本,而不是以大集體為本,或者以什麼抽象出來的概念為本。人文主義認為只有人才能感受到歡樂和痛苦,只有人才有自我實現的需求,也只有人才是最寶貴的。

第四,進步,人文主義講個人,但是人類整體要想進步,就不能只講個人了,大家需要共同去建立一些組織機構去維護文明成果,如國家、政府、法律、學校和市場這些東西。

這些思想即便在今天的西方也不是人人相信的常識,相信的人也很難做到;如科學明明是一個方法,很多人卻把科學變成了信仰;有些政治思想認為某些符號(如國家)比個人重要得多;有些意識形態認為政府幹什麼都不如不幹(無政府主義);多元文化的信奉者並不認為“理性”比原始部落的風俗習慣更高級;環保人士覺得人類乾脆就不要進步……

但是啟蒙運動的精神恰恰就在於它認為人類走向現代化是對的,而且應該按照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這四個既定的方向繼續往前走。什麼叫開啟民智,這就叫開啟民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