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金庸背後,朋友圈裡最醜陋的一面……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最近一週,兩位名人相繼去世:

李詠,金庸。

朋友圈籠罩著悲傷的情緒。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開始有些人跳出來刷存在感:

“你讀過金庸嗎?輪的上你悼念?”

“李詠都過氣多長時間了,說想他,假不假?”

“跟風狗,《笑傲江湖》都沒讀過……”

更有甚者,到李詠女兒幾天前的微博下面譴責:

“你爸都要死了,你還有心情發自拍?”


李詠金庸背後,朋友圈裡最醜陋的一面……


可李詠不是突然去世的,患癌後,他治療了17個月。

有沒有人知道,這17個月,這個孩子是怎麼度過的?

這張自拍,可能是她無數個徹夜不眠後,好不容易打起精神的一天。

扛著父親病痛的噩耗,支撐著她繼續熱愛這個世界。

每個人表達悲喜的方式不同,難道非要她哭到昏厥,他們才滿意嗎?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其中有一個情節,給我印象極為深刻:

男主角告訴侄子:你父親去世了。

正在打冰球的侄子,沒有突然崩潰。

他愣了幾秒,然後面無表情、例行公事般地,去向冰球教練請假,卻是回家約會女朋友。

直到幾天後,他半夜去廚房拿食物。

在打開冰箱的時候,他才突然地意識到:父親真的不在了。

那時,他痛徹心扉,絕望地倒在地板上抽搐哭泣,久久不能起身。

沒有一個人,比李詠的女兒更有資格喊疼。

也沒有一個人,有資格去罵她,為什麼不喊。

當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她只是個孩子?

沒看過金庸原著的人,到底有沒有資格悼念金庸?

絕對有。

《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哪個沒有在電視上循環播放過?


李詠金庸背後,朋友圈裡最醜陋的一面……


楊過、蕭峰、任我行、令狐沖……總有一位大俠震撼過你的視聽。

連馬雲都動情地說:

若無先生,不止是否還會有阿里。

是否還會有幾萬人,一起痴痴顛顛地創業,做別人做不得之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先生這樣說,我們便這樣做……


李詠金庸背後,朋友圈裡最醜陋的一面……


即便是不讀金庸,難道我人不在江湖嗎?

難道江湖中兒女情長、快意恩仇的滋味,我不曾嘗過嗎?

我為先生的離世難過,心生懷念,憑什麼要被別人的標準衡量?

想送句話給三觀不和的人:

你看不慣悼念名人的人沒關係,因為也沒人看得上你。


李詠金庸背後,朋友圈裡最醜陋的一面……


在我的三觀裡,每個人做好三件事就夠了:

知道什麼是對的;

去做;

不強迫別人去做。

每個人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如果你不喜歡,只能說明這不是為你準備的。

記得嗎,倫敦奧運會期間,林丹經過苦戰,終於戰勝馬來西亞選手李宗偉。

梁靜茹在網上留言鼓勵戰敗的李宗偉,結果迎來了網友的怒斥:

滾出中國!!

他們哪裡知道,梁靜茹本就是馬來西亞人……

記得嗎,“冰桶挑戰”正火的時候,網上罵戰不斷:

桶小,罵你不認真;

桶大,罵你冰太少。

只澆不捐,罵你作秀;

只捐不澆,罵你沒誠意。

捐少了,罵你賺那麼多,就捐這麼點;

捐多了,罵你是炒作、想火。

最後你會發現,罵的那些人,基本都沒捐。

他們甚至不知道“漸凍人”是什麼病,冰桶挑戰有什麼意義。


李詠金庸背後,朋友圈裡最醜陋的一面……


這個社會如果要進行一場考試,有的人會不及格,有的人高分,有的人零分。

但總有一群人,不管自己考了多少分,總會罵你為什麼沒考滿分。

傲慢,有時候是一種愚蠢。

三觀不同的人,聽到的永遠是兩種聲音。


李詠金庸背後,朋友圈裡最醜陋的一面……


朋友圈小人的狂歡,是分食死亡。

李詠50歲去世,有些無腦微商就抓住了這個點,大談健康問題。

把大家當傻子,把死者當代言人,推銷自家產品:


李詠金庸背後,朋友圈裡最醜陋的一面……


李詠金庸背後,朋友圈裡最醜陋的一面……


他們就像禿鷲一樣,餓瘋了似的撲向死人的身體,噬骨飲血,吃相極為難看。

怪不得有人說:“紅事白事,都能成為微商的廣告詞。”

李詠走得不聲不響,沉默中帶著體面。

金庸看待人生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死者只想安靜的走,憑什麼還要被拿來消費?他們有什麼錯?

羅德尼 · 金在1992年就曾強忍淚水問民眾:

“我們能好好相處嗎?”

很可惜,答案是“不能!”

今天,2018年了,我也想問一句:

“我們能不做槓精,不道德綁架,給別人空間,給自己體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