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特刊:劳动法10+1年的另类感悟

前言

自2008年1月1 日《劳动合同法》实施起,11年过去了。对于企业管理者,特别是HR管理者,以及劳动法从业人员来说,这11年来的感受可谓是五味杂陈,尽管期间劳动法领域重大法律出台或修订方面并无多少建树。“实战派人力资源法务管理顾问”(微信号:HR-laborlaw)这个公众号也创建了整1年。

作为一名“两栖工作者”,既担任过多年企业HR管理者,又从事劳动法专业服务多年,而且作为一个全新公众号的创建者和维护者,我这11年的感触可能会跟很多人有所不同。

我与《劳动合同法》的邂逅

回溯到《劳动合同法》已公布但尚未实施的2007年,某企业老板征求时任人力总监的我对此的看法。结合对《劳动合同法》条款的研读,和对当时及之前劳动法领域运行状况的实践感触,冒着道德风险,我给出了当时被其“批”为极端的建议:要么“基本合规”(长期策略,配套事项都要基本做到位),要么“有计划违规”(短期策略,尽可能不给劳动者能够获取存在劳动关系的各类可被作为证据资料的机会)。

一语成谶,没想到当时随口的一句话,后来真的成了很多企业在法律人士指点下的实战选择。

普法宣传与意识觉醒

实际上,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地方劳动法规、规章出台较早的区域,《劳动合同法》与之前早已实施的国家及地方规定相比,差异并不大。然而,无论是用人单位这边,还是劳动者那边,对该法实施前后的感受都是天壤之别。究其原因,核心并不在于规定的变化,而在于《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广泛的普法宣传,以及如影相随的劳动者权利意识觉醒。当然,同时期信息技术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进步与迅速普及,也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广大企业的人事法务之殇

随着劳动领域的普法宣传和劳动者权利意识觉醒,《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11年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总体高速增长,给广大用人单位的人事法务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劳动争议平均标的额节节攀升,劳动争议案件越来越复杂,用人单位败诉率居高不下、合法权益难以伸张。目前来看,劳动争议的核心已经由《劳动合同法》实施早期的法规是否知晓、权益有无等浅层原由为主,转变为法规理解、证据效力、数额计算等更深入、更细致的层面为主。

情势的变化,使得之前一些曾经行之有效的企业“招数”不灵了。比如我2007年时曾建议短期可考虑的“有计划违规”,继续再用的话,总体会得不偿失,明显弊大于利,尽管其在2010年前后几年里让很多企业获利颇丰。

修法呼声与“实践纠偏”

由于人事法务方面企业的压力和负担越来越重,自《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修法的呼声不绝于耳,2015至2017年高潮迭起。然而,随着相关部门掷地有声的明确回应,相当于宣告未来数年内修法无望。

鉴于修法影响深远且难度很大,其实自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颁布后,很多地方已经另辟蹊径,在当地有关解答、会议纪要、指导意见或裁判实践等中,明显放松了对“基本合规”企业的束缚,让那些按照我2007年时曾建议的长期策略“基本合规”的企业实质上轻松了不少(缺乏对多地细化政策以及典型案例深入研究的,很可能认识不到这一层)。相反,那些仍在“有计划违规”的企业却感受不到丝毫“暖意”,依旧是“压力山大”。——抛开少部分具体企业不谈,我认为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总体是好的,减弱甚至避免了之前明显的“逆向淘汰”(也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我判断这样的政策和裁判取向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全面合规需求呼之欲出

我认为,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裁判环境中,与全面合规之间的“利差”,尽管总体还可以覆盖“基本合规”的直接风险,但是如果把间接风险也考虑进去,以后仍然采用“基本合规”是否划算就该打问号了。

动态来看,随着劳动相关执法手段的进步、劳动者权利意识和维权能力的继续增强,以及未来宏观经济活力恢复后,一些“实践纠偏”措施可能撤出,采用“基本合规”的风险会增大,与全面合规的“利差”会越来越小。

因此,我建议:

1.已经“基本合规”的企业,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全面合规的准备和实施了。

2.还没有“基本合规”的企业,也要向全面合规靠拢,最起码要尽快做到“基本合规”,否则蕴藏的人事法务风险巨大。

人事法务管理需未雨绸缪、高屋建瓴

劳动法从业人员和HR们,经常会面临“如果企业全面合规了,还需要你们吗”之类略显尴尬的问题。不够专业的,面临这样的“挑战”可能会无言以对、不知所措,真就尴尬了。相反,真正专业的劳动法从业人员和HR,会很明确告诉“挑战者”,人事法务管理绝不仅仅是全面合规那么简单,合规只是基础,其更大的价值在于:

1.推动企业人力管理流程、措施等的优化,不仅防患于未然,还提升管理效能。

2.有效运用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一方面使企业权益免遭或少遭侵犯,另一方面在权益被侵犯时能够高效维权。

很多目光短浅的管理者只在意劳动违规的蝇头小利,浑然不知会给企业埋下的隐患,更意识不到人事法务管理的巨大价值。

平心而论,当初创建前述公众号是带有一定情绪的,有逆流而上的苦楚。一方面,通过创建这个公众号明确表达了对相关协作部门内容营销不力的不满。另一方面,在明知移动互联网大潮即将甚至已经开始退潮之际,还是毅然决然去做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尽可能避免内部纷争,尽可能兼顾单位与个人,只好以个人之力来维护和运营这个公众号,这与多数专业领域公众号由企业营销团队甚至外部专业运维机构来维护和运营形成了鲜明差异,所能够运用的资源量也无法相提并论。还好,经过了起初几个月的摸索、总结、完善,总算是坚持了下来,没有让一开始就支持我的朋友们失望。在1年的运营中,逐渐明确了专注于“人力管理+劳动法”垂直领域的内容取向,和简洁、务实、独立的风格选择,欣慰的是这完全符合创建时的初衷,并没有随波逐流,也没有半途而废。

为伊消得人憔悴,苦也好,累也罢,这些跟绝大多数尚未让朋友们看到的收获相比,都是值得的。为使这个公众号有自己的特点、不半途而废或随波逐流,促使我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分别对人事法务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作为成果的一部分,形成了数十万字的文本资料,随后这些资料会在结合之前多年积累的逾百万字资料的基础上,陆续在该公众号中简要分享给朋友们。敬请期待!同时,也研发出了多门由浅入深、各有侧重的人事法务管理培训课程,有缘的朋友未来有机会与我面对面交流、深入探讨。约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