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懷絕世才華,品格卻相當低下,靠“打秋風”掙得萬貫家財!

中國古代有禮賢下士的傳統,而從戰國起有門閥豪族養士的現象,就是有錢人養一堆文人墨客,忙時替主人出謀劃策,閒時寫詩詞歌頌自己,清朝時這類人稱為“門客”,當然能被主人家看中的,肯定要有真本事的,李漁,就是這類人,雖有身懷絕世才華,但他靠門客這個營生,厚顏無恥的掙下了萬貫家財,最後學著有錢人享受生活而迅速破敗,晚年窮困潦倒。

他身懷絕世才華,品格卻相當低下,靠“打秋風”掙得萬貫家財!

李漁專以門客為生,所以別號非常多,比如笠道人、隨庵主人、湖上笠翁、新亭樵客等。

李漁(1610-1680年)字笠鴻,江蘇如皋人,祖上專門行醫,出生時家境殷實,從小聰慧,讀書破萬卷,青年時就能詩善文,才華畢現,明末清初時兵荒馬亂,父母雙亡家道中落,李漁流落到杭州後開起了書畫店,因有學識,所售書畫多為精品,結交了各類人士,積累了些名氣,後時常有豪門邀請給食,走時還送些財物,李漁看出了其中的門道,便專門幹起了“打秋風”的營生。

他身懷絕世才華,品格卻相當低下,靠“打秋風”掙得萬貫家財!

南京芥子園,當年李漁的別墅。

打秋風,也稱為打抽豐,是世人對有錢人家養的門客的一種貶稱,啥事不幹專吃白食,吃完這家吃下一家,流竄於各個貴族豪門之間,而李漁則更勝一籌,他充當門客時,只吃白食並索取,主人有所需求時,才勉強拿出一兩篇文章應付,另外別的門客只自己餬口,而李漁靠著打秋風養活了一家十幾口。戲曲著作《曲海總目提要》鄙視李漁是遊蕩江湖,人以俳優目之;而清人董含的《三岡識略》更是大罵李漁,說他生性齷蹉,善逢迎,常挾妓,靠著教富貴子弟們唱黃曲,傳授房中術來賺錢,正直的學者碰到了都躲的遠遠的。

他身懷絕世才華,品格卻相當低下,靠“打秋風”掙得萬貫家財!

古代歐洲貴族盛行養文人,古代中國養士也由來已久,戰國蘇秦、張儀,唐朝魏徵,明朝劉伯溫,都是門客出生。

而李漁也確實有才華,因為他留下的著作頗多,範圍甚廣,且多為上乘之作,比如《笠翁文集》、《笠翁詩餘》、《閒情偶寄》等,更有小說集《無聲戲》、《十二樓》等,在戲曲方面的著名更甚,有《憐香伴》、《奈何天》等幾十部,所以李漁當時的名聲是很大的,很多貴人也願意拿錢養這個攜家帶口的閒人,而從他的戲曲作品中,也能看出李漁在黃曲和房中術方面頗有建樹,受人追捧。

他身懷絕世才華,品格卻相當低下,靠“打秋風”掙得萬貫家財!

江蘇如皋現有李漁紀念館。

他遊歷八方,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湖北,遠到河南四川,按他自己的話說是三分天下幾遍其二,李漁打秋風十分坦然,碰到善意的主人就巧言機智,碰到不待見的主認就直接張嘴要,有些給少了就寫文章譏諷其主人。李漁靠著打秋風一度收入可觀,不但在南京置下良田百畝,亭樓別院就有三處,更是養了十幾個小妾和婢子,更有歌姬舞女數群,他混跡於豪門之間養成了奢侈的生活,自己也日夜笙歌,衣食講究,大興亭臺樓閣。

他身懷絕世才華,品格卻相當低下,靠“打秋風”掙得萬貫家財!

大名鼎鼎的《肉蒲團》就是李漁的作品之一。

在有錢人家裡這種消費不算什麼,但靠著打秋風為生的李漁很快就鬧窮了,不久就變賣產業,親朋好友勸其不要揮霍時,他還振振有詞,最後四處舉債,周圍人都罵他,隨著年齡衰老,再沒人願意施養一個老頭子,晚年的李漁妻離子散,自己靠著行乞度日,抑鬱而終。後世在讚美李漁才華的同時,對他的品行也表示菲薄,他呈現出矛盾的文人形象,令人遺憾,也在警示著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