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著陸地點,大紅圈為南極-艾肯盆地,小紅圈為馮·卡門撞擊坑

經過20多天的太空飛行,“嫦娥四號”很快將著陸於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月球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是2018年12月8日升空的,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那麼,“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落到月球背面?落到月球背面有哪些困難?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

在月球背面著陸意義大

目前全球已進行過130多次探月活動,包括用探測器撞擊過月球背面,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進行軟著陸。

通過已發射的大量繞月探測器瞭解到,月球背面具有不同於月球正面的地質構造,多“山”多“谷”,所以對研究月球和地球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地球上經歷了多次滄海桑田,早期地質歷史的痕跡早已消失殆盡,只能寄望於從月球上仍保存完好的地質記錄中挖掘地球的早期歷史。因此,對月球背面開展形貌、物質組成、月壤和月表淺層結構的就位與巡視綜合探測,可促進對月球早期演化歷史的新認知,對研究地球的早期歷史也有重要價值。

另外,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月球的自轉與公轉週期相同等原因,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只有約59%的月面能被地球觀測到。所以對天文學研究而言,月球背面是一片難得的寧靜之地。接收遙遠天體發出的射電輻射是研究天體的重要手段,稱為射電觀測。由於這些天體的距離遙遠,電磁信號十分微弱,所以在地球上,日常生產生活的電磁環境會對射電天文觀測產生顯著干擾,因此天文學家一直希望找到一片完全寧靜的地區,監聽來自宇宙深處的微弱電磁信號。月球背面可屏蔽來自地球的各種無線電干擾信號,因而在那裡能監測到地面和地球附近的太空無法分辨的電磁信號,研究恆星起源和星雲演化,有望取得重大天文學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