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21年前就有了“電子眼” 交警每天爬杆換膠片

要說駕駛員最怕什麼?又最信任什麼?

莫過於“電子眼”了。

這個如今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在上世紀90年代可是個“稀罕物兒”。

最近,小編採訪了一位已經工作24年的威海老交警——姚利傑。

他參與了威海最早的“電子眼”工作。

1997年9月,威海交警自主研發了“衝紅燈自動拍照系統”,初步實現了公安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實現了由體能型向智能型的根本轉變,步入了現代化發展軌道。

不過,令小編吃驚的是,當時抓拍用的是膠捲相機,需要定期換膠捲,後期還需要篩查、沖洗。

“上崗就得爬上燈杆,換膠捲。”姚利傑告訴小編,當時他每天早上都要取出燈杆上的自動抓拍相機膠捲,換上新的。這種情況持續兩年左右,直到電子抓拍系統投入使用。

一起來看下那個年代關於交警蜀黍的照片:

威海21年前就有了“電子眼” 交警每天爬杆換膠片

上世紀90年代,交警引導市民過馬路(資料片)

威海21年前就有了“電子眼” 交警每天爬杆換膠片

上世紀90年代,交警站在崗臺上指揮交通(資料片)

好有年代感有沒有?

姚利傑蜀黍還給小編講了幾個故事,讓小編帶你認識下“那些年,我們不瞭解的交警蜀黍”

1、90年代,交通手勢只有三個:直行、左轉、停止;隨著經濟的發展,威海車輛增多,交通情況複雜起來,交通指揮手勢也在與時俱進,由最初的3個增加到現在的8個,多了減速慢行、前車避讓後車、變道、右轉彎、靠邊停車。

2、交警自掏腰包購買“便民箱”。不少市民應該還有印象,上世紀90年代,威海城區主要路口基本都有便民箱,箱裡有打氣筒、氣門芯、應急藥品等便民物品,這些都是交警自掏腰包購買的。很多市民都是騎自行車出行,因此打氣筒的消耗非常大,他在大橋崗執勤時,基本三天兩頭就要更換打氣筒。

3、人車分離22年。1996年威海城區交通開始實行人車分離,如何改變市民多年來形成的固有通行思維,成了姚利傑和同事們的當務之急。一名警察負責一個路口,每天挨個教市民怎麼過馬路。還得攔下不習慣讓行的車輛。不厭其煩地解釋、勸導,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大家才基本都習慣了人車分離的新通行方式。20多年後的今天,威海市路口交通事故年平均死亡人數下降了67.5%,威海成為全國交通文明出行的典範。

姚利傑1994年成為一名交警,迄今已經24年。

24年會讓一個人變成什麼樣?小編也是有幸要到了蜀黍的照片,大家對比自行感受:

威海21年前就有了“電子眼” 交警每天爬杆換膠片

上世紀90年代,姚利傑在馬路上指揮交通(資料片)

威海21年前就有了“電子眼” 交警每天爬杆換膠片

姚利傑通過先進的道路監控系統瞭解交通情況

24年,蜀黍是有了些皺紋,但依然很帥。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