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誤觀點大碰撞,真的有一千年的古茶樹嗎?

當前,古茶樹是茶葉界炙手可熱的話題,

從雲南古茶樹群到大紅袍母茶樹,

各種各樣千年甚至幾千年的古茶樹不斷被報道出來

古茶樹和古樹茶已經成為了品質的象徵,

濃厚的滋味、耐泡的茶湯、獨特的香氣

甚至還有延年益壽和治療癌症等等噱頭,

在茶葉市場上,

只要標上古樹茶,價格就能翻個幾倍

要是加上幾千年的古樹做的茶,

那更是珍貴非常。

可是真的有這麼多古茶樹嗎?

茶樹真的能生活這麼久嗎?

古茶樹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如何保護古茶樹資源?

什麼是古茶樹?

錯誤觀點:古茶樹就是一千年以上的茶樹

古茶樹通常指生長年代相對較久的茶樹,沒有千年以上這一年齡標準。

一般來說,古茶樹指的是百年左右和百年以上的茶樹,樹型、樹體大小無關。古茶樹不一定是大茶樹,大茶樹不一定是古茶樹。因為從形態特徵看,有喬木大葉、小喬木大中葉和灌木中小葉茶樹;大茶樹的“大”沒有定量標準,有一些生長几十年的茶樹也成為大茶樹的。

有一些古茶園雖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但不等於現在生長著的所有茶樹也已經有幾百年,茶園裡的茶樹也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更新換代。

這裡又牽扯到了另一個經常一起出現的概念:野生茶樹。大家可能普遍認為,古時候的茶樹沒有經過人工管理,多是就地取材,所以錯誤地認為古茶樹都是野生茶樹。野生茶樹是指長期處於非人工栽培管理狀態下的茶樹,俗稱荒野茶、丟荒茶、野茶,野生茶樹的成因多種多樣,多是通過種子長成的有性系。

可以很明確地說,古茶樹不一定是野生茶樹,野生茶樹不一定是古茶樹。人類很早就開始馴化管理原始茶樹了,人類利用茶葉的歷史追溯到夏商周時期。自然生長的野生茶樹和人工栽培茶樹都可以是古茶樹。古茶樹不一定是無人看管,無人照顧的,它們通常擁有非常好的環境條件,非常嚴格的水肥把控;同樣,野生茶樹也可能是2018年的新茶。

正誤觀點大碰撞,真的有一千年的古茶樹嗎?

為什麼說茶樹起源於我國?

錯誤觀點:最老的茶樹出現在我國,所以茶樹起源於我國。

當今最古老、樹體最大、分佈最集中、物種最多的茶樹幾乎都集中在以雲南為中心的中國西南部,這隻有起源中心的作物才有這種特點。因此,目前國內外多數學者比較公認的是中國是世界茶樹原產地。

所以很多人說,茶樹起源於中國是因為中國擁有最古老的茶樹,其實是不完全正確的。茶樹起源於中國依據的不是茶樹的年齡,而是原始茶樹群體在中國發現的最多。雲南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古茶樹群落,其茶樹種類的多樣性是茶樹中國起源說的重要證據。光看樹齡是不能說明這個觀點的。

正誤觀點大碰撞,真的有一千年的古茶樹嗎?

古樹茶品質真的好嗎?

錯誤觀點:古茶樹營養成分豐富,茶湯滋味濃厚順滑,更有益健康。

在現在的茶葉市場上,用古茶樹作為賣點的現象數不勝數,理由不外乎品質好、濃厚耐泡,更有甚者宣傳古茶樹有延年益壽和治療疾病的神奇功效。

真的如此嗎 ?答案是並不一定。

古茶樹的品質成分積累量低,品質成分遠不如臺地茶。自然界任何生命體都有從產生、發育、生長、衰老到死亡的過程,它的生命軌跡呈拋物線狀態。對於茶樹來說也是一樣。在青壯年期(樹齡在10~30年),茶樹的新陳代謝最旺盛,各種酶活性最強,製造積累的物質最豐富,這時的品質是最好的。當隨著年份增加和茶園土壤條件的變化,生理機能不斷衰退,物質積累減少,產量品質都會降低。

沒有可信度很高的對比數據。古樹茶的品質好只由樹齡這一個條件決定?目前人們對不同樹齡的茶進行品質對比時,往往忽略了品種、環境條件和製茶工藝對品質的影響。如果用同一個茶樹品種,在同樣的茶園裡種植,製成同一種茶,再去對比100年好於50年好於10年的,那樹齡越老品質越好的論點才可以成立。很遺憾目前沒有這樣的數據支撐。

環境因素和施肥會影響茶樹品質。不可否認,有一些古茶樹品質好於臺地茶,這是因為古茶樹生長環境一般比現代茶園好。古樹茶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護,生長在高海拔環境 ,生態環境優,透光通氣性好,土壤有機質豐富,所以茶樹品質成分積累量很高。但這樣的品質提升不是因為樹齡高。

正誤觀點大碰撞,真的有一千年的古茶樹嗎?

正誤觀點大碰撞,真的有一千年的古茶樹嗎?

存在一千年的茶樹嗎?

錯誤觀點:那棵茶樹這麼大,一定有幾千年了,怎麼可能才幾十年?

從樹形看古茶樹的年齡是不可靠的。千年以上的古茶樹基本不可信。

茶樹樹齡目前沒有絕對科學準確的測定方法。死亡的樹可以通過橫斷面去數年輪,但目前存活的古茶樹一般是同位素估算或者根據文字記載(如族譜)等來推算,有很大的誤差,加上人們的炒作誇張,導致有些地方茶樹樹齡動輒一二千年,多的達三四千年。

據樣本實際測定,寬1釐米的樹幹橫斷面一般有5~4個年輪(樹木每年長一圈叫年輪),即一年樹幹長粗2~2.5毫米,如果直徑是1米的茶樹,半徑是50釐米,約有250或200個年輪(年輪是同心圓),換句話說,直徑1米(大約需要兩個成年男子合抱)的茶樹,樹齡是250或200年。現存的能夠考證的最老茶樹樹齡約為700-800年,並且已經被風乾蟲蛀,岌岌可危。

而根據對幾個茶樹橫斷面的實測,樹齡為136年的直徑為76釐米,109歲的茶樹直徑52釐米,90歲的茶樹直徑38釐米。一株雲南省茶科所1985年用茶籽播種的茶樹2016年直徑已達到43釐米。所以我們看到的巨大茶樹,可能樹齡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古老。

正誤觀點大碰撞,真的有一千年的古茶樹嗎?

正誤觀點大碰撞,真的有一千年的古茶樹嗎?

雲南多數散生茶樹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或七八十年所栽。一些號稱茶王茶祖的茶樹,吸引遊人絡繹不絕,有可能是村裡的八旬老人親手栽下。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茶樹多為一二百年。所以目前各地報道的茶樹樹齡很難得到科學的證實,古樹茶現象之亂觸目驚心。

正誤觀點大碰撞,真的有一千年的古茶樹嗎?

什麼是古茶樹的真正價值?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古茶樹?

古茶樹具有育種和創新能力。一些品種的古茶樹能夠產生優質或特異資源和超常規成分。如有的茶多酚含量高達35%以上,有的氨基酸含量高達6.5%,有的茶氨酸高達3%以上,有的咖啡鹼含量不到1%,這些都是選育特異新品種或進行深加工的重要材料。

我們可利用古茶樹資源開發出如歐美市場需要的低咖啡因茶、花果香茶,適合上班族飲用的益智茶,駕駛員喝的提神茶,婦女兒童飲用的低咖啡鹼茶,老年人飲用的防止老年痴呆的高茶氨酸茶、防輻射的高酯多糖茶等。古茶樹能夠幫助人們瞭解茶樹的進化軌跡,是新品種選育的重要來源。

古茶樹能夠開發旅遊價值。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適當建設以栽培古茶園(原始林中的野生茶樹不提倡)為中心的風景區,使飲茶消費變為休閒觀光消費。

古茶樹是論證茶樹原產中國的見證材料,是進行茶樹植物學分類的主要材料,在植物學發展上具有重要意義。

古茶樹資源寶貴,可以說是茶葉研究的活化石。

然而目前對古茶樹資源的開發不夠規範,亂象叢生。為了追求利益,古茶樹被過量消費過度採摘,令人心痛;古茶樹樹齡誇大、以大樹充老樹等欺騙行為也在透支著這個行業的未來;茶行業從不缺炒作,一次次的炒作也在不斷挑戰消費者的底線。

你手裡的千年古樹茶到底有多少年?

大概誰也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