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中國是茶的故鄉,不僅因為這裡培植出了世界上第一株茶樹,更因為茶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中國人文化和性格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根據製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發酵)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六大基本茶類:

綠茶(不發酵)

白茶(輕微發酵)

黃茶(輕發酵)

青茶(烏龍茶、半發酵)

黑茶(後發酵)

紅茶(全發酵)

今天給大家講解中國六大茶類的基本認識!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綠茶:不發酵 講究新鮮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綠茶的特點是鮮葉採摘後高溫迅速滅掉其中酶類,抑制茶多酚氧化。所以綠茶具有“三綠”的特點:幹茶綠,茶湯綠,沖泡後的葉底也是綠色的。

喝法:綠茶一般沖泡水溫以85℃為宜。沖泡時間以2~3分鐘為好。綠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宜。在茶具方面,可以選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沖泡時不要蓋蓋子。

【最適合人群】適合工作忙碌、用電腦較多的青年人;體質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也可多飲用;注意:綠茶營養豐富,但對腸胃刺激較大,所以過敏體質、脾胃虛寒者不適合;神經虛弱者、易失眠者不適合。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白茶:不發酵 製作簡單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白茶是製作最為簡單的一種茶類,經兩三天純天然醞釀而成,不經任何微發酵,不促進也不抑制茶多酚的氧化。白茶幹茶多白毫,遠遠看去,就像一座白雪皚皚的小山,因此得名white tea。

如果是蓋碗沖泡,坐杯(每次沖泡茶葉的浸泡時間)的時間長一些湯色會是淺黃色或者杏黃色。白茶幹茶看起來太綠或者太紅都是不對的,這些都說明了製作工藝上的缺陷。

喝法:泡白茶很簡單,選用沸水,抓一撮丟杯子,泡。

【最適合人群】適合精神緊張、壓力大者;少年兒童喝白茶有利於保護眼睛。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黃茶:輕發酵 “悶”黃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黃茶很少見,甚至生活在黃茶茶區的人都不一定知道黃茶。會燒菜的人都知道青菜悶在鍋裡就會變黃。黃茶也是這樣。黃茶在像綠茶一樣殺青之後,通過溼熱和乾熱兩種方式讓綠茶的茶葉變黃。

喝法:黃茶可用少量90℃的水沖泡30秒~1分鐘,再衝至八分滿,2~3分鐘後即可飲用。在飲用後留1/3的水量以便第二泡。

【最適合人群】適合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者。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青茶:半發酵 特點折中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青茶也叫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但是這個“半”是不怎麼準確的,嚴格來說是部分發酵。因為在烏龍茶中,發酵程度最輕的包種茶快接近綠茶了,發酵程度最重的東方美人茶快接近紅茶了(這兩種極端的茶都是臺灣的)。烏龍茶產量最大的是福建,大眾熟知的鐵觀音和大紅袍都屬於烏龍茶。

喝法:泡烏龍茶選用容易茶水分離的器皿(蓋碗、一壺一杯或者飄逸杯),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沖泡後要加蓋。注意,每一次沖泡都要將其中的茶湯倒乾淨才不會影響下一泡的滋味。

【最適合人群】適宜人群最廣,尤其適合需要減肥、吃得過飽、心情急躁的人。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紅茶:全發酵 茶湯紅亮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萎凋、揉捻、發酵都是為了促進紅茶中的茶多酚氧化。茶多酚本身是一種無色的物質,其中的兒茶素在紅茶加工的過程中聚合形成了黃色的茶黃素和紅色的茶紅素,因此紅茶的茶湯紅亮、葉底也是紅色的。只是紅茶在乾燥的過程中,由於水分的散失,茶葉表面的茶色素顏色加深因此紅茶的幹茶是黑色的。

喝法: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沖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紅茶最好用玻璃杯來沖泡,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約1/10的熱水燙杯,再投入3~5克茶葉,然後再沿玻璃杯壁倒水進行沖泡。最後注意,紅茶不要喝新茶,要放置半個月後飲用。

【最適合人群】最適合身體較虛、脾胃功能差、手腳發涼者飲用者,紅茶是調飲的最佳選擇。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黑茶:後發酵 茶馬古道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同樣是促進茶多酚氧化和內質轉變的茶,黑茶和紅茶的不同在於:紅茶的酶促反應動力來自茶葉自身的酶,而黑茶來自微生物產生的酶。所以黑茶稱之為抑制茶葉自身酶活而促進微生物活動的後發酵茶。黑茶具有一定促進消化和調節腸道微生物菌群等作用。

喝法:喝黑茶如果是粗老的原料可以煮著喝,如果是嫩的原料可以用100℃沸水沖泡喝。

【最適合人群】去脂解膩效果強,適合肥胖、血糖高、血脂高、抽菸喝酒、便秘的人。由於性質溫和,虛寒體質者較適合。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附錄:生活中的飲茶常識

“綠白黃青紅黑”茶,這下終於全懂了!

影響儲茶的因素

  • 溫度 茶葉在正確的儲存條件下,溫度每平均增加10℃會加快茶葉3-5倍的質變。(茶儲存適宜溫度23℃~28℃)
  • 溼度 茶正確的含水率3%以內,含量≤5%,容易產生黴變。
  • 氧氣 茶葉避免直接裸露在外面。(容易加速氧化,導致葉綠素逐漸失去,幹茶顏色變深,茶湯渾濁。
  • 光線 避免陽光、燈光,紫外線直射。

低溫儲存的茶(放置冰箱)

  • 名優綠茶,發酵程度輕的茶(閩南烏龍鐵觀音、臺灣高山烏龍茶)。

不可放冰箱的茶

  • 焙火茶(紅茶、閩北烏龍:大紅袍、肉桂);
  • 年份茶(黑茶-普洱、白茶);發酵程度偏重的茶。

不可放置茶的材質

  • 透明容器:玻璃、塑料、亞克力;
  • 不能直接和金屬接觸(如果真喜歡金屬容器,在金屬內壁隔一層紙。)。

儲存方式

  • 離地、離牆、使用不透明密封袋裝置。

環境要求

  • 乾燥、通風透氣、倉儲不可有異味(尤其有香味、氣味重的物品);
  • 茶葉不能和含有鐵、鈣、鎂等保健品同時食用;
  • 不能空腹喝茶(出現醉茶吃高糖分水果或高蛋白食物:提子、西瓜、堅果紅肉、魚肉、豆製品等。)

特別人群注意

  • 孕期、經期、哺乳期避免喝茶;
  • 嚴重貧血的人,脾胃腎虛少量適量喝;
  • 神經衰弱的人上午少量喝,嚴重者不喝;

適宜喝茶時間段&注意

  • 上午 9:0—11:00(喝綠茶);
  • 申時茶 14:00—17:00(任何茶類)。
  • 晚上喝發酵重的茶;
  • 飯後半小時再喝茶;
  • 不喝沖泡次數過多的茶;
  • 不喝濃茶,不喝冷茶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