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投資農業又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的,看過來!

在2017年7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四點措施。其中專門提到,鼓勵民營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現代農業、企業技改等重點項目,建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合理回報機制,鼓勵民間資本採取多種方式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

想投資農業又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的,看過來!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5月期間,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增速顯著高於二、三產業。農業農村正在成為投資熱土、資本高地。

安徽黃山的阮文超就是一個投資進農業的例子。30歲的他放棄在江蘇無錫的廣告工作,回到家鄉黃山創業。雖然在外工作多年但一直忘不了家鄉的味道,苦於有錢也買不到地道農產品。於是他帶著多年積攢的資金,回家成立農貿公司,通過微信和電商平臺,出售土雞、葛粉、筍乾等各種黃山時令山貨,一年營業額能達到50多萬元。

山東濟南的張明偉、陳紅夫妻看準農家生態園的發展潛力,買下了位於農村老家的一處農家樂莊園,先後投資了六七百萬元,經營休閒垂釣、餐飲住宿、蔬菜採摘等多個項目,為周邊城市居民週末及假期出遊提供了一個去處。他們在濟南開公司時,注意到很多市民都有親近自然、親近土地的願望,比如種植蔬菜瓜果、全家出遊等,但苦於城市空間有限,無法成行。同時,看到了國家對“三農”的高度重視,就下定了投資決心。

深圳裕達富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在2011年底另外三位企業家決定回到家鄉杭州富陽,投資休閒農業綜合體,五年內投資10億元將這個名為杭州永安農業運動休閒項目打造成長三角特色生態農業、休閒運動、文化旅遊中心,年收入達千萬元。

無論是個人持資本進入並運營,還是隻投資金讓他人運營,這些農業投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休閒農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生活的豐富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農業也需要調整經營模式,契合時代要求。而休閒農業的出現,也恰當地補充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