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茶界專家學者緣續福安 把脈中國紅茶產業健康發展

全國茶界專家學者緣續福安 把脈中國紅茶產業健康發展


與會現場。陳翊群 攝

東南網寧德12月23日訊(本網記者 陳翊群)“紅茶工作組是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設的專項工作組織,成立至今5年,先後制定併發布了多項紅茶類國家、地方和行業標準,對保障我國與世界各國開展多邊領域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工作組為專家學者、企業家們提供了良好的互動平臺。通過交流與溝通,紅茶界同仁加深瞭解、形成共識,對行業的正向發展具有良好的實效。”12月23日,在福建省福安市舉行的全國紅茶高峰論壇暨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紅茶工作組二屆一次會議,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如是說。

當天,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陳增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農村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徐小青等領導出席了會議。來自國家、省、市、縣相關專家學者,紅茶工作組的全體組員以及企業代表和媒體共百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福安市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地理區位優越,歷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觀獨特,產業特色鮮明,經濟發展活躍。茶業是福安最具特色的傳統產業,目前全市共有茶園面積30萬畝,涉茶人員42萬,茶企600多家,今年全市毛茶產量2.82萬噸,產值16.65億元,享有中國茶葉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紅茶之都、中國茶葉百強縣等稱號。其中“坦洋工夫”紅茶因產於社口鎮坦洋村而得名。

1915年,“坦洋工夫”與貴州茅臺酒同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被英國皇室指定為專供茶,居閩紅“三大工夫”紅茶之首,馳名中外。

福安市委副書記、市長鍾宜國在與會致詞中介紹,1990年5月,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第四次到坦洋村調研,並鼓勵坦洋村要當“領頭羊”,因地制宜,壯大茶葉經濟。“近年來,我們牢記習總書記的囑託,推動茶產業創新發展,組建了福安農墾集團公司,成立了北京‘坦洋工夫’文化推廣中心,‘坦洋工夫’獨家冠名央視戲曲頻道《梨園闖關我掛帥》欄目,坦洋工夫品牌入選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

自2013年(7月)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紅茶工作組在福安成立以來,先後修訂了紅碎茶、工夫紅茶、紅茶加工技術規程等系列標準,在紅茶領域標準制定上不斷取得突破,有力促進中國紅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今天,全國紅茶高峰論壇暨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紅茶工作組二屆一次會議隆重召開,全國各地茶葉專業人士再次緣聚福安,總結紅茶標準化建設成果,謀劃中國紅茶發展新舉措,必將對全國茶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鍾宜國說。

與會現場,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翁昆、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化處副處長董秀雲、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尹禕、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陳紹軍、寧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建龍等發表了重要講話。

與會期間,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陳紹軍表示,福建茶業生產歷史悠久,且擁有品牌眾多的歷史名茶。在中國茶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閩東地區就擁有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天山綠茶等多個著名品牌。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紅茶工作組自2013年成立以來,做了大量工作,成績斐然。隨著紅茶工作組參與制定的相關國家、省市標準的頒佈實施,進一步規範紅茶生產的優良品種推廣、無公害標準化基地建設、生產加工技術提升、國際市場拓展以及中國紅茶文化傳播,成為紅茶品質不斷提升的有力保障。

陳紹軍坦言,我們也看到標準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艱鉅的系統工程。工作組成立五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我省茶葉標準化建設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標準化體系的建設是一項真正惠及民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遺餘力繼續推動紅茶標準化建設與宣貫,我們的紅茶事業一定會朝著標準化、規範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堅實的邁進,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走向世界。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肯定了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紅茶工作組成立以來,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王慶希望,以本次會議為契機,福安乃至全國各紅茶產區的地方政府及產銷企業堅定信念、把握髮展機遇,通過制定標準、執行標準、維護標準,全面推動中國紅茶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當天會上,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行業發展部主任申衛偉宣讀“中國紅茶之都”命名文件,並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頒發福安市人民政府“中國紅茶之都”牌匾。

大會期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農村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徐小青在會上做了《從政策角度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題報告,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江用文、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副院長孫威江等與會專家學者做了相關的學術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