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鄰國國王失去一半領土,一怒之下改了中國名字,現國家富得流油

在東南亞的很多國家中,泰國算是與中國關係比較特別的一個,雖然泰國不像緬甸、越南一樣動輒兵戎相對,干戈四起,泰國在歷史上比較親華,因為泰國大部分居民實際上是中國人的緣故。

元朝時雲南百姓為了防止被殺戮,逃亡到今泰國,形成泰國居民。泰國擁有九百萬華裔,混血已經達到了百分之四十。華人是比較聰明勤勞的,在泰國佔據重要地位,華人創造的經濟價值高於泰國土著的三倍,而泰國的統治者不僅有華人血統,還有中國名字。

這要從鄭信時代說起。鄭信的祖籍是廣東,他有一半華人血統,說起鄭信在泰國就是漢武帝、秦始皇,當然比秦始皇形象要正面,鄭信是泰國“五大皇帝”之一。

說起來鄭信還要感謝乾隆,當乾隆跟緬甸開戰的時候,緬甸正在打暹羅,暹羅快被緬甸打殘了,都城淪陷,泰王駕崩,國家被分成六塊。而鄭信在都城淪陷之前,率領一支軍隊衝出城外,埋伏在山區,伺機而動。

一鄰國國王失去一半領土,一怒之下改了中國名字,現國家富得流油


緬甸聽說清軍圍攻緬甸都城,然後一溜煙回去了,這就給鄭信提供了弄死緬甸的機會,所以鄭信要感謝乾隆,給他提供一個當救國英雄的機會,而緬甸因為被清朝重傷,對泰國的侵略就無力了,鄭信才能統一泰國。

鄭信以東南沿海為基地,組織緬甸軍,收復大城,因為泰王已死,鄭信被推舉為國王,建立吞武裡王朝,這個王朝一度特別強大。

我們可以看出,鄭信外貌上比較像中國人,而他跟清廷的關係也比較友好,也有鞏固自己統治的原因。鄭信先後征服了喃奔、帕、難、蘭那、老撾,儼然成了東南亞的小霸主,連緬甸和柬埔寨都沒逃過泰國的侵擾。

一七八二年,鄭信在一次宮廷政變中被刺殺,從此泰國輝煌不再。不過泰國真正倒黴的是英國和法國殖民入侵時期,雖然英法沒直接佔領泰國,而是將它作為中南半島英法戰略利益的緩衝地帶,平衡了彼此之間的利益,然而泰國還是被啃掉百分之五十五的領土。

一鄰國國王失去一半領土,一怒之下改了中國名字,現國家富得流油


泰國小心翼翼,不斷妥協、退讓,巧妙避開殖民者鋒芒,企圖保護自己主權完整,但仍然被殖民者蠶食不少,泰國被稱為“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其實並不恰當,至少它損失了百分之五十五的領土,作為一個殘缺的國家而存在著。

除了割地,泰國也要向英國和法國賠款,一八九三年,曼谷王朝與法國簽訂的條約中,就有割地賠款的條例,300萬法郎被法國殖民者拿走,用於本國經濟建設。

一鄰國國王失去一半領土,一怒之下改了中國名字,現國家富得流油


也許因為泰國統治者都有華裔血統的原因,比起其他東南亞國家,泰國更善於鑽營,在二戰中,為了避免被日本入侵,泰國軍人成了日本的“僕從軍”,成為日本的後勤力量以及東南亞的倉庫。

泰國很精明,但精明的背後卻是力量孱弱的無奈。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希望對另一國諂媚討好,都希望有獨立的主權。然而在形勢不利於人的時候,泰國只好做小低伏,希望不是第一個死的。

一鄰國國王失去一半領土,一怒之下改了中國名字,現國家富得流油


我們剛才說的曼谷王朝,為了保全自己,向法國割地賠款,當時曼谷王朝的統治者拉瑪五世,也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和鄭信並列為泰國最英明的皇帝。

拉瑪五世在泰國的地位是很高的,甚至被稱泰國的締造者,他的中文名字叫鄭隆。自鄭信之後,每個統治者都有一箇中國名字,而且都有中國混血的血統。

一鄰國國王失去一半領土,一怒之下改了中國名字,現國家富得流油


拉瑪五世個人能力很強,然而個人能力再強,也無法補救國家孱弱的事實,割地成為拉瑪五世的政治汙點,在割地後,拉瑪五世大病一場,拒絕治療,一度十分厭世。

拉瑪五世曾經帶領泰國進行改革,在他執政末年,泰國經濟十分強大,財政收入相當於大清的百分之四十,人均暴富,可謂富得流油。而此時清朝腐朽沒落,沿海百姓受種種教條束縛,無法賺錢,於是他們都南下泰國賺錢,這也加重了泰國華人的比例,從而產生更多的華裔混血。

一鄰國國王失去一半領土,一怒之下改了中國名字,現國家富得流油


拉瑪五世雖然讓泰國失去一半的領土,然而他有中國人的聰明和善於改進自我,他在不斷學習前人和西方國家、甚至清朝的制度後,確立了泰國新的制度,也鑽研了新的賦稅制度,製造了國家跟個人利益的平衡,他在位期間,泰國很富裕,當然泰國底子薄,無法跟中國比,然而比起之前那個窮得令人發抖的東南亞小國,這個有中國名字和血統的拉瑪五世,確實讓泰國煥然一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