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管理追求的一般管理項目

0

工廠管理追求的一般管理項目


JIT在製造過程中追求的是生產的平衡化、同期化以及“一個流”。要達到生產平衡化、同期化與“一個流”,就必須以瓶頸設備管理為脊柱實現物流平衡。為此,JIT的成功推行要求在製造過程中進行一系列的相關變革。

1.工廠佈局“一個流”

使工序間在製品數量儘可能的接近於零,是JIT的核心思想。在傳統的企業生產中,各工序之間相互獨立且批量化生產,作業人員在加工產品積累到一定數量後才運送到下道工序,此種做法必然導致工序間出現大量在製品,並且增加了搬運時間。因此,JIT生產要求按照工序流程對設備和作業人員進行配置,形成“一個流”的生產格局。

2.關注瓶頸工序

瓶頸控制了庫存和產銷率:當某一道工序或設備的加工能力無法改進的時候,其他的工序或設備只能與它相配合。因此,瓶頸工序是影響整個生產能力的制約因素。JIT生產通過識別和管理瓶頸,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設備故障率,使企業的改進方向明確化,幫助企業更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改變瓶頸不是為了追求生產能力的平衡,而是為了追去物流的平衡。

3.提高人的效率

在很多企業中,機械設備在加工零部件,人卻在 一旁“閒視”或拿取被加工的物品,這種現象經常可以看到。實際上,在加工物品中消耗了“設備費”與“人工費”兩種費用,這在JIT生產中被視為是一種浪費。因此,必須對每個工序進行動作分析,劃分標準操作時間,明確區分“人的工作”與“設備的工作”,使人的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4.品質追求“零缺陷”

“零缺陷”管理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確。在精益生產中,留給每個環節的配送時間是 有限的,一旦某個環節出現質量問題,可能會使整個流程被迫停止,導致嚴重後果。因此,只有每個人都堅持第一次做對,才不會讓缺陷發生或流至下道工序或其他崗位。這樣,工作中就可以減少很多因處理缺陷和失誤造成的成本,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也可以得到大幅提高,經濟效益才能顯著增長。

5.培養多能工

為了使作業人員能夠適應生產節拍、作業內容、範圍、作業組合以及作業順序的變更,必須根據可能變更的工作內容讓他們接受教育和訓練。最理想的情況是使全體作業人員成為對各個工序都熟悉的多能工。這種員工的多能化主要通過職務定期輪換來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