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心非常期待《西部世界》這部關於人工智能的科幻大劇

這個世界,缺乏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這個世界不是不能創造,而是不敢、不理解創造。

作為科幻劇的愛好者,如果說,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西部世界》,是不是會被人笑話呢。這是肯定的。沒看,也可以點評嗎?肯定也不行。這並不代表,我不期待。我的期待,肯定有許多科幻迷在前面為我擋槍子,也做了大量的篩子的工作。這裡,我要好好感謝他們,這也算是演化篩選。

AI,現在很火,《西部世界》說的就是人工智能覺醒這件事。這讓我特別感興趣,好有意思。人工智能,據說古埃及那時候,就有了。按一般說法,AI是模擬人的智能,這樣說來,要搞懂人工智能,就要先搞懂智能。智能,這可是個大麻煩,雖然說,現在我們已經能製造飛機、大炮宇宙飛船,甚至能想到要穿越時空,不過,要說智能,我們研究才剛剛開始沒多久。

為什麼內心非常期待《西部世界》這部關於人工智能的科幻大劇

截止到現在為止,我們仍然不知道心跟智能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俗話總是說,“要用心學習”,“要用心交流溝通”,難道心才是智能的中心,這個心肯定不是心臟,不過,據說移植心臟的人,又會向移植人的心智模式轉變,這就比較麻煩了。心臟與大腦的的智能中心,有一定的褫奪關係,平常研究,看似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實際,我們對智能的研究僅落在大腦上,是不夠的。

智能是一個整體的概念,以往的,把大腦分為某某各區域的辦法,可能是錯誤的。這種分割法,相當於是機械論,把大腦比喻成一部精密的機械。不過,就目前的研究,好像有一些道理,因為現實的某些觀察,確實也是符合各區域的功能分佈,這個分佈是怎麼形成的,又是如何運作的,這又成了一個難題。這個分佈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另外的樣子,如果是另外的樣子,又將怎麼樣。我們不可能把每個人的腦袋都切開來,認真研究,我們能知道的,大多數,都是推論,也就是說,我們所掌握的智能的研究,不過是皮毛,所有的認識,都是大抵如此,就像說量子一樣,大腦某區域負責某某功能,是大概率事件。

為什麼內心非常期待《西部世界》這部關於人工智能的科幻大劇

說到量子,難道大腦就像量子力學所研究,是遵循量子的概念,進行相關活動。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的腦袋,就是一個生物量子計算機了。據說,這可以研究人的靈魂的存在問題,說是人的靈魂,存在腦袋什麼什麼管裡面,以量子的形態存在,靈魂對應在宇宙,有一套量子態。也就是說,人其實是靈魂不死的,即使人肉體死了,另外一套靈魂體系,依然存在於宇宙之中。聽起來不錯,好像又不大對勁。如果說量子糾纏,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方法,我還能理解,講到靈魂上,如果對應的糾纏,一對兒消失了,另外一對兒,還能存在下去?

綜上所述,在沒有搞清“智能”本身之前,就提出“人工智能”,是不是一個笑話呢。也不能說是笑話,只能說是,這也算是另外一種研究智能的方法,即說,人工智能是人研究智能的一個方向,一條新的路徑。

為什麼內心非常期待《西部世界》這部關於人工智能的科幻大劇

《西部世界》,據說是直接設定,強人工智能的覺醒。如果說,現在的研究是對的,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的話。那麼,《西部世界》的人工智能,肯定是有腦子的,不僅有腦子,而且是腦子要特別發達。應該發達到什麼程度呢?至少不輸於人現今的腦袋的複雜程度。即腦袋裡,要有幾千億個神經元,再加上十幾條橋接線,另外,肯定也要合理的分區。要模擬人腦,把電子設備裝進1400ML的地方,而且電子設備之間不能胡亂干涉,不管技術多麼先進,總是電子設備,不是生物腦。電子設備,是有極限的,因為到了分子、原子層,會產生隧穿。如果任何一個電子,在極狹窄的電子設備空間內亂跑,都可能導致整個電子系統的紊亂和燒燬。就本人簡單的認知,這需要改變現在的設計思路,路往哪兒走,我不知道。問科學家。

為什麼內心非常期待《西部世界》這部關於人工智能的科幻大劇

好了,我們放過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模擬人腦已經造出來。根據阿西莫夫“機器人學三定律”,後來有發展出了“七定律”什麼的。如果機器人,擁有意識,是不是也擁有人權呢?假如,一個機器人,屬於某個人,但是某個人死了,這個機器人就不屬於任何人,那他就是獨立的個體。這個是不是想的過早了呢?畢竟,機器人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也許,要不這樣,現在機器人,據說遺傳算法和人工神經網絡已經開始應用了,馬力全開,讓AI自己無限進化,就跟加快細菌進化一樣。這裡有個極度危險的問題,按照人幾百萬年的進化歷程,肉體上變化並不大,但是,在智能上,是不是已經到了一個躍遷的極限呢。如果AI進化超過了人現在的認知,我們是承認AI是對的,還是直接視而不見呢,又或者我們把自己變成AI呢。

基於現在的研究,許多都是猜想而已,任何的極限和躍遷推論,都有可能推倒我們現今的所有認知。未來,是沒有真正的方向的,前景還是混沌一片。

《西部世界》,在這個節點上,算是蹭了熱點,也是從新的角度出發,研究AI問題。關於獨立意識的問題,也就是作為獨立的個體,意識到自己是孤立的,是獨一無二的,是和這個世界弱聯繫的,是和其他意識個體之間是隔膜、隔閡的,對於整體,個人是渺小的的,是無力的,又是強大的,有著自己的世界的。這是西方世界一直研究的問題,我們有沒有研究呢。也許有。不過,我沒有看到,也許是本人接觸的東西比較少,大眾也不大關心吧。但是,AI確實已經開始影響現實,而且在逐步走進現實。

為什麼內心非常期待《西部世界》這部關於人工智能的科幻大劇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1988年,鄧小平總設計師,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AI作為二十一世紀,三大尖端技術之一,在社會、生活、工作中所佔的重要性,可謂是重中之重。把《西部世界》的背景,放到現實社會,更能凸顯未來的緊迫性,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一個思考,都是有價值的,更何況,《西部世界》,在哲學的倫理道理的根基上,討論AI問題,這裡,直指問題的核心:人,在世界的地位,意識世界的構成,現實世界的演變。具體在以後,展開慢慢,細細琢磨,帶著這些疑問,我將走進《西部世界》的設定,和導演、編劇、思考者們一起,去思考,去領悟,去開創。

相信,《西部世界》不會讓我失望,將帶領我,認識全新的領域,開拓更寬廣的思路。以後,將不定期將自己的一些認識,感悟,和思考的碎片,和大家分享。《西部世界》,我來啦。

期待指數,五顆星,心動指數,五顆星。

2018.6.15.17:58.南山.梅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