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中小創公司擬遭“頂格”減持不超6%

市場波動之下,仍有多家公司遭減持。1月3日晚間,多家中小創公司公告稱,股東擬減持不超6%股份,包括創業板公司世名科技、優博訊、中石科技以及中小板的沃特股份等。

四公司減持不超6%

1月3日晚間世名科技公告稱,持股6.33%(766萬股)的股東華泰紫金(江蘇)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下稱“華泰紫金合夥”)計劃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726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6%。

世名科技上市時間為2016年7月份。華泰紫金合夥早在世名科技上市前即入股,此次減持的股份均為世名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前持有的股份以及資本公積轉增的股份。減持的原因是“合夥企業進入退出期”。

其稱,減持價格將根據減持時的市場價格確定,但減持價格不低於每股淨資產的130%。截至2018年三季報,世名科技每股淨資產為5.18元。也就是說,華泰紫金合夥的減持價格將不低於6.73元/股,這個價格遠低於世名科技的最新收盤價16.74元/股。

無獨有偶,差不多與世名科技同期上市的優博訊,也將遭到創投機構的減持。1月3日晚間,優博訊公告稱,持股6.13 %(共計1717萬股)的股東深圳市中洲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由於自身經營發展資金需求,計劃減持公司不超6%的股份。減持價格將由市場價格確定,但不低於發行價。

此外,中石科技股東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北京紅土鑫洲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也於1月3日稱計劃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中石科技不超過945萬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其目前合計持有中石科技1566萬股,佔比9.94%。

中石科技是2017年底上市的次新股,其首發股份於2018年12月27日解除限售並上市流通。此次擬減持的深創投及紅土鑫洲所持股份皆為中石科技上市前持有的股份,意味著其所持股票剛解禁不久。其稱,減持價格將不低於中石科技的首發價。

另外,沃特股份當晚也公告稱,近日收到股東黃昌華的《減持計劃的告知函》,其直接持有沃特股份943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8.01%),稱由於個人資金需求,擬於3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減持705.88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6%)。

黃昌華目前為沃特股份第四大股東,非上市公司董監高,在此之前已陸續減持過上市公司股份。此次計劃減持的價格,承諾不低於沃特股份的發行價。

6%頂格減持

綜合來看,上述幾家公司股東的減持方案存在幾點共同點:一是擬減持的股份均為首發上市前入股的股份;二是遭減持的均為2016年以後上市的中小創企業;三是計劃減持的股份上限均為6%。

在企業上市前“埋伏”,距離上市一年後股份解禁需至少一年以上,迫於資金需要或合夥企業退出期而存在減持需求,這可以理解。但齊刷刷減持6%上限是為何呢?e公司記者注意到,這可能與減持政策有關。

根據交易所相關規定,單個股東通過集中競價渠道減持的,90個自然日內減持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90個自然日內不得超過2%;通過協議轉讓的,向單個受讓方轉讓的比例不低於公司股份總數的5%。

研究上述幾份減持公告可以發現,幾位股東均利用現有規則把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可利用的減持空間“用足”,均稱:任意90個自然日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進行減持的,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進行減持的,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

半年內最大的時間跨度是兩個90個自然日,因此最大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4%股份、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2%股份,即合計為6%。即,上述幾位股東均利用減持相關政策,計劃在6個月內“頂格”減持所持股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