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之源 腹部積聚 兩種方法打通“生命點”

腹部是六條陰經聚會的地方,所以腹部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猶如中國的北方一樣。根據寒則凝的定律,寒凝最容易使有形的物質特別是脂肪凝結積聚。

俗話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腹部往往是首先形成肥胖的根源,長此以往痰溼瘀毒、脂肪寒凝積聚於腹部,堵塞經脈,造成經脈不通,氣機升降不暢,嚴重影響了經脈正常運行,腹部越積越大,甚至久積成病。所以說腹部積聚的形成便成為了萬病的根源

腹部是人體的生命點

曾經有一位婦科主任醫師的學生說,她已退休的老師做了一輩子的子宮切除手術,跟蹤調查後才發現,子宮切除後造成人體的生理心理體形變化太大了,嚴重影響了身體的健康和家庭的和諧生活。

人體經脈氣血運行的根源在哪裡呢?

為什麼人體的生命點這麼重要呢?

人體的生命點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為什麼和尚、道士、都拼命去練氣功,首先要氣沉丹田呢?

萬病之源 腹部積聚 兩種方法打通“生命點”

中醫養生根據衝任督三脈循行的規律。衝任督均起於小腹之內胞宮之下,形成“一源三岐”的人體生命點。

  • 任脈有統化全身各陰經,主管五臟的作用。
  • 督脈有總督全身各陽經,主管六腑的作用。
  • 衝脈有總領全身氣血的作用,在任督的共同調節下,通過經絡營養全身五臟六腑。

所以,小腹之內胞宮之下的人體生命點就顯得至關重要,為什麼稱它為生命點?因為它是人體經脈氣血正常運行的源頭。

男不露背 女不露腹

《易經》卦象腹部為“坤”卦,而女性在八卦裡本身就是以“坤”卦為主卦也為土,因此,腹部對女性的寓意要超過男性,總體來說,男性是以胸背部為重要點。因為他代表的是乾卦為金。

故很多現代的女性朋友很多婦科病都來自於對腹部和腰部的不重視,尤其是露臍裝與低腰褲最為害人。很多愛美的女孩子可能不知道,腹部的“肚臍”和對面的“命門穴”是必須層層掩護的地方。

萬病之源 腹部積聚 兩種方法打通“生命點”

這兩個部位如果平時不加以保護,時常露在外面受風著涼,直接的後果就是: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栓塞、巧克力囊腫、不孕、不育、內分泌失調的產生。

所以“男不能露背、女不能露腹”的古訓是一定要記住的。這也是為什麼古代女子多有肚兜對腹部進行保護的原因,肚臍是先天胎兒在母體接受營養和精氣的唯一通道,出生後就被阻斷了,但是其非凡的意義還是在傳統醫學中有著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方一:推腹

當慢性病老是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療的時候,那你就去尋找這個腹部的阻滯點吧,只要把它推開揉散,會發現你的慢性病也隨之消失。

這裡介紹的這個健身法,就是“推腹法”。

萬病之源 腹部積聚 兩種方法打通“生命點”

推腹,顧名思義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頭皆可,由心窩向下推到小腹。

每天早上起床時要推一次,晚上臨睡前推一次,平常無聊時也可推推。有人一推就會打嗝放屁,那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效果最好;有人則會腹中水聲咕咕,這是在推動腹中沉積多日的濁水,這種溼濁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經上頭則頭痛眩暈,滯塞毛孔則發皮炎溼疹,遇肝火則化痰,逢脾虛則腹瀉,遺患無窮,必須及早清除。

有人長期睡眠不好,或眠淺易醒,或輾轉難眠,或噩夢不斷,只能靠安定來麻醉神經,真是痛苦不堪。這種情況我建議你趕緊推推肚子,會很容易找到阻滯點,然後細心將它推散揉開,堅持下去,你就可以告別漫漫長夜憂愁枕,一覺睡過日三竿了。

有人胸窩下用手一推咕咕有水聲,開始時水聲很小,推的地方還有些痛,這是“濁氣裹水”,越推水聲越大,打了幾個嗝或放了屁以後,整個肚子就成了水聲一片,這是把死水給推活了,很快就可以從膀胱排出了。

這種濁水你不將它排出,它可以長期停在胃腸之間影響臟腑的正常運行。為什麼有些人不愛喝水呢?是因為本來就有水堵在胃腸之間下不去,如再要按西醫的倡導每天喝幾千毫升的水來排毒,那就先水中毒了。所以喝水能排毒也可中毒,還是要因人而異的好。

方二:艾灸腹部

大腹便便怎麼辦?除了推腹,還可以艾灸,艾灸腹部幾個重要的穴位,對於疏通經絡、溫經散寒、消除腹部水腫、脂肪,效果都很好。

腹部重要穴位:中脘、神闕、氣海、關元、水分、天樞、大橫、水道

萬病之源 腹部積聚 兩種方法打通“生命點”

  • 肚臍在針灸學中稱為“神闕穴”,為統治全身性疾病的重要穴位。
  • 中脘、肚臍、天樞、水道、大橫5個穴位對強化脾胃幫助很大;脾胃功能正常了,它們運化水溼代謝垃圾的速度也會快;
  • 水分穴也具有很強大的消除腹部水腫的作用;
  • 氣海、關元大家都很熟,是培補元氣的,元氣壯了什麼都好說!
萬病之源 腹部積聚 兩種方法打通“生命點”

艾灸方法:很簡單,四孔或者六孔的艾灸盒,放置在腹部穴位上,插上2-4根艾條,可以移動施灸,一次就可將上述穴位全都灸到位,每個部位15分鐘左右,體質不同施灸時間也不同,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

萬病之源 腹部積聚 兩種方法打通“生命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