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地方小吃,是每個地方的特色。每個人,都有自己中意的早餐、午餐、晚餐。有時候,為了那一口小吃,坐公交、騎共享單車、跑步過去吃。以下是經常吃的小吃: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油茶麻花

這家的油茶,是用砂鍋熬的。有麻葉、麻花、麻子,如果頭一天喝酒喝大了,第二天必須得去吃。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炒細面

當地的炒細面,千奇百怪,做法差異。但是,凡是炒細面,在當地是不加豆瓣醬的。一份炒麵一碗紫菜湯。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麻粉泡

麻粉,就是麻辣粉條。由於做法豪放,吸引無數粉絲。基本上,一碗菜,吃的時候,就一個燒餅。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麻辣牛肉米線

在20年前,當地的米線是有牛肉的,而且湯是雞湯。名字叫做“麻辣牛肉米線”,可是後來,漸漸地沒有牛肉,叫做“麻辣米線”。還好,有一家店,堅持傳統做法。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蕎麵餄餎

蕎麵餄餎的做法、調法及吃法,地區不同,吃法不同。但是,必須是木頭床子壓出來的餄餎。這是我最喜歡的“純潔”吃法。老闆餄餎壓好,過水,盛到碗裡,端過來說,鹽、醋醬自己調。就是簡單的鹽、醋、醬油、辣椒、芥末與餄餎在一起,咋那麼好吃呢?當然,吃完涼調的,再喝一碗喝了湯,把縫隙一填。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豆腐泡

豆腐泡的豆腐含量及固態化>豆花泡>豆腐腦,自己把餅子掰好,交給老闆,老闆用鹽水過湯。調上花椒、辣椒等熬製出來的辣椒油,再撒上香椿。邊吃豆腐,邊吃饃。再來一碗豆漿或者老漿。老漿,基本上是石膏水,降火。當然,遍地豆腐泡,做法層次還是有差別。當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粉絲群,12點之前賣完。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水盆

水盆是“水盆羊肉”的簡稱。在當地一般習慣稱為“羊肉泡”。所有羊肉泡,肉爛湯濃,誰家肉多,肉新鮮,誰家生意好。當然,水盆還是漢民做得好。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辣子蒜羊血

羊血,是“羊肉泡”店都有的一道美食。爽滑吸溜,入口即化,好吃!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牛肉煮饃

牛肉煮是“牛肉煮饃”的簡稱,與大西安的“泡饃”是一個東西。如果在大西安吃“泡饃”,一般也吃的是“牛肉煮饃”。80%的人,饃都不是自己掰,要的是機器打好的。當然,牛肉煮還是回民做得好,清真。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滋卷

滋卷,好吃。韭菜雞蛋、南瓜、蘿蔔,配著辣子蒜水,一大盤子分分鐘消滅。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孜然炒肉夾饃

這個美食,讓人又愛又恨。越來越名不副實了。現打的燒餅,現鍋猛火炒的很少了。還好,有幾家還在堅持傳統。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擀麵皮

麵皮,勁道。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米皮,軟糯。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肉夾饃

像這種掉渣的,就是“潼關肉夾饃”,陝西肉夾饃,千千萬。這種掉渣的肉夾饃,還是獨樹一幟。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踅面

踅面一般被寫作“旋面”,正不正宗,就問問老闆有沒有“蕎麵”的。

所謂“地方小吃”,還是走不出地方 出去就變了

炒蝦尾

在很久之前,跟同學要了一份“炒蝦尾”,當時15元。現在基本上,自己做了。活蝦12-15元/斤。

為什麼地方小吃,走出去就“變味”,吃不到當地的味道?曾經跟一位賣“蕎麵餄餎”的老闆聊了聊。老闆說,大城市的人不喜歡咱們當地的味道,要符合大城市人的口味,就得改變,不改變,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當然這家店,我經常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