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各個朝代都沒有吞併朝鮮?

fei60479233


如果說吞併朝鮮是指推翻原有統治集團或者佔領朝鮮半島全部領土,中國歷史上實際上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次,但鮮有長期完全佔有朝鮮半島的朝代。

我們先從朝鮮半島的歷史講起。

朝鮮半島上是比較早就有人類蹤跡的,也發現了好幾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但這片土地真正進入中原王朝的視野,是在戰國後期,因為此時燕國勢力已經跟朝鮮接觸。

根據太史公在的《史記》中記載,帝辛(即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在商朝滅亡後,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聯合當地土著,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與周朝的關係是微妙的,一方面箕子朝鮮的首領是商人後裔,跑這麼大老遠就是不想臣服周朝,另一方面周朝自己事情一堆,華夏大地上仍有眾多夷狄穿插,別說河北、山西等地,就是河南也有戎狄存在,燕國已經是遠離周朝中心,箕子朝鮮更是鞭長莫及,名義上其是周朝諸侯,實際上不承擔任何義務。

漢四郡

西漢初年,燕王盧綰叛漢逃至匈奴,其部將衛滿率千餘人投靠箕子朝鮮,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

衛滿並不滿足於為臣,大約在公元前194年,他推翻了箕子朝鮮,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史稱“衛滿朝鮮”。

衛滿朝鮮向漢朝臣服為藩屬,繼而收攏漢族流民,將勢力範圍擴大到今首爾一帶,北部則不斷吞併漢朝與朝鮮之間的小國。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感覺到衛滿朝鮮的威脅與日俱增,便發起遠征,消滅了衛滿朝鮮,將其地設置為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及玄菟郡四郡。

漢四郡的設置直接將朝鮮北部置於中原王朝的統治之下,漢人官員和商人的湧入流動,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漢文化的發展,諸如農耕、禮儀、墓葬等等,幾與中原無異。

漢四郡的崩潰與高句麗的興衰

東漢末年,漢四郡被割據遼東的公孫氏家族所佔,公孫氏政權被曹魏消滅後,四郡分別被曹魏和西晉繼承,與此同時,建立於今天我國東北的高句麗逐漸興起。

原本只是漢朝藩屬的高句麗勢力擴張至今天的遼寧、吉林等省,隨後向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發展,成為雄踞東北亞的政權國家,坐看中原紛擾。

高句麗對中原王朝的威脅只會比衛滿朝鮮更大,只是自從西晉奔潰,三百餘年的時間裡,中原一直處於分裂狀態,沒空搭理高句麗,直到隋煬帝時期。

隋朝對高句麗的戰爭以失敗告終,反而還拖垮了自身,可見此時高句麗的實力不容小覷。

唐朝也對高句麗下手,卻也遭遇失敗,這才開始從高句麗南部想辦法。

自從箕子朝鮮的末代君主失國後南逃,朝鮮半島南部漸漸出現了馬韓、辰韓、弁韓三個小部落,合稱“三韓”。

高句麗建立後不久,其開國君主的一個兒子因爭權失敗南遷,在朝鮮半島中部的漢江流域建立了百濟,隨後統一了馬韓部落,統治半島西南部。辰韓部落發展為新羅,併吞並了弁韓部落,統治半島東南部。

唐朝聯合新羅滅亡了百濟和高句麗,唐朝在朝鮮半島設立安東都護府和熊津都護府,維持了短暫的統治。但很快,新羅與唐朝爆發戰爭,爭奪半島控制權,唐朝迫於西部吐蕃壓力放棄百濟故地,新羅吞併百濟故地後,向唐朝稱臣,為唐朝附屬國。

高麗時期

唐朝中後期,唐朝喪失了對朝鮮半島的掌控,朝鮮半島淪為新羅的地盤,這段時間也叫新羅時代結束。

到公元900年,唐朝亂七八糟的時候,新羅境內也先後出現後百濟和後高句麗。三國鬧了十來年後,後高句麗的政權被大將王建奪取,改國號為“高麗”,隨後高麗滅新羅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由於戰爭壓力,高麗先後向遼和金稱臣,跟宋朝的關係比較微妙,而金和宋都倒在了蒙古鐵蹄之下,高麗也不例外,被蒙古吞併。

元朝建立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內屬國,之後被改為元朝的一個行省,即徵東行省。直到元末1356年,高麗王才重新掌握統治權,但仍是元朝忠實的狗腿子。

朝鮮時期

元朝滅亡後,北元仍在跟明朝爭鋒,高麗站在北元一邊,派大將李成桂進攻遼東,結果李成桂反叛,建立朝鮮,嚮明朝稱臣。

明清時期,朝鮮一直是中原的附屬國,明清都曾派兵入朝作戰,明朝是在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侵入朝鮮,明軍入朝作戰,最終驅逐日軍。清朝是在光緒年間,也就是甲午戰爭,最終以清朝戰敗告終,朝鮮被日本掌控。

綜述

漢朝曾長期統治朝鮮半島北部,唐朝曾短暫統治朝鮮半島除東南部外的地區,元朝曾短暫統治朝鮮半島全部,並非未曾吞併。

至於為什麼不像爭奪中原那樣吞併半島全部,一是因為半島遠離中原,進軍後勤跟不上,東北地區現在是糧倉,但在古代,漢族開墾只限於遼東,北部更為廣闊的土地在漁獵民族和遊牧民族手中,征戰駐軍的後勤消耗都很大,難以長期堅持。

二是朝鮮遍地是山,能耕種的土地實在不多,可謂鳥不拉屎,丟了不心疼,拿來做附屬國作緩衝地帶正好,而且打下來也有難度,治理更是不勝其煩。再加上宗藩心理,明清兩朝都沒對朝鮮動手,等到晚清袁世凱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日本已經虎視眈眈了。


平沙趣說歷史


首先是箕子朝鮮屬於中國。朝鮮歷史上的第一個政權箕子朝鮮,是我國古代商朝的遺臣,著名的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在商朝滅亡之後所建,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之後,大封諸侯,其中箕子朝鮮也受到了西周的分封,那時候朝鮮就是西周王朝的地方諸侯政權,朝鮮當然是中國的。

戰國時期的箕子朝鮮

其次是衛氏朝鮮屬於中國。戰國末期,與箕子朝鮮毗鄰的燕國被秦國滅亡之後,燕國人衛滿逃亡朝鮮,並很快顛覆箕氏朝鮮政權,建立衛滿朝鮮,衛滿朝鮮的屬民除了原來商朝移民之外,還包括了燕、齊的移民,衛滿朝鮮是中國華夏族建立的政權。

第三是漢武帝時期,強盛的西漢王朝,最終水陸並進滅亡了衛滿朝鮮,並在其地設置了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及玄菟郡,納入西漢王朝的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

西漢滅亡衛滿朝鮮後設置的四郡

第四是盛唐滅亡高句麗。西漢末年崛起我國東北的高句麗政權,是我國的東北的古代少數民族扶余人建立,高句麗後來發展到朝鮮北部和遼東地區,並一直將政權持續到隋唐時期,後來經歷了隋煬帝的三徵高句麗、唐太宗的兩徵高句麗後來到了唐高宗時期,最終一舉滅亡了高句麗和百濟,並在其故地設置了安東都護府進行管轄。而現代朝鮮民族的祖先新羅當時僅僅統治半島的南部。

唐朝安東都護府

第五是元朝時期,蒙元征服了整個朝鮮半島。新羅滅亡之後,朝鮮半島建立起高麗政權(不是高句麗是高麗),這是英語中korea對朝鮮的稱謂,元朝時期,蒙古人征服整個朝鮮半島,雖然保住了高麗王氏政權,但是在半島設立高麗行省,後來元朝遠征日本,就是以朝鮮為基地出發的。

蒙元時期的徵東行省

第六明清時期,最終脫離中國。元末明初,高麗人趁勢佔據遼東,但是很快被北征的明軍擊敗,後來高麗大將李成桂篡位奪權,建立李氏政權,並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賜名,獲得了朝鮮的名稱,但是明清時期朝鮮一直是中國的正式藩屬國,朝鮮的王室需要得到明清中原王朝的冊封,實際上只是一個自治地區,明代萬曆年間,明朝為了拯救朝鮮,發動了抗日援朝戰爭最終擊敗日本;清朝光緒年間,清朝再次為了朝鮮,進行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援朝,但是這次清朝遭到失敗,清朝被迫日本簽到《馬關條約》而條約中第一款就是“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國。故凡有虧損其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後全行廢絕。”從此朝鮮徹底從中國獨立出去。

甲午抗日援朝戰爭



大東北的小豆包


這種說法並不準確,當年的“漢四郡”就是將半島北方完全囊括。中原王朝眾多藩屬國中,東方的朝鮮與南方的越南是非常特殊的兩個。千百年來,朝鮮半島的王權始終臣服於中原,除了唐帝國與元帝國之外,其他王朝的確沒有想過吞併半島

一來,半島王權向來溫順乖覺,對中原王朝勤謹恭順;二來,半島貧瘠,地狹而民貧,沒有什麼價值吸引


對於中原王朝從來沒有吞併過朝鮮,這個說法並不準確,當年強大的唐帝國與元帝國時代就曾經想將半島收入囊中。唐朝滅雄踞東北的高句麗之後,又趁半島南部的百濟、新羅內鬥而滅掉百濟,設立熊津都督府、雞林州都督府等囊括了整個半島。當然,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因為新羅反叛而分崩離析。

蒙古崛起以後,攻入高麗設立了著名的“徵東行省”,雖然高麗王室得以保留,但其王國地位名存實亡,實權都掌握在了蒙古權貴手中。直到元朝覆滅。


雖然很少成為中原的直接領地,不過半島王權都臣服於中土而做了數千年的藩屬。而中原也很少去打半島的主意——既然你這麼乖,那就不打你了,豢養眾多聽話的藩屬國維持東方古代獨特的宗藩體系、朝貢體制是非常重要的,把藩屬國都給滅了那還有什麼意思

更何況,朝鮮半島地理位置特殊,大多都是山地而且地形狹長,既不方便進行佔領也不方便經營,無論是農耕還是遊牧都不合適,所以古代的朝鮮半島是非常貧苦的,沒什麼價值能夠吸引中原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唐朝與新羅以大同江為界,而到了明朝,明朝為了對付女真將鴨綠江、長白山之南大量女真之地,讓予朝鮮王朝,李朝北界大規模北進,形成如今的樣子。中原王朝真正退出了半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