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肅清民族分裂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流毒

徹底肅清民族分裂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流毒
徹底肅清民族分裂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流毒

□自治區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木太力甫·吾布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疆意識形態領域從來就不是一個平靜的港灣,而是我們與境內外民族分裂勢力進行異常激烈的反分裂鬥爭的主戰場。長期以來,境內外民族分裂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大肆歪曲、編造、篡改新疆歷史,以唯心主義的國家觀、歷史觀為基礎,以建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為政治目的,以“新疆獨立論”“宗教至上論”等為主要內容,誇大文化差異,煽動民族隔閡和仇恨,企圖搞亂新疆的意識形態,搞亂人們的思想觀念,與我們爭奪群眾、爭奪人心。他們利用學術、小說詩歌、文藝演出、音像製品、網絡媒體等,大肆散佈、傳播錯誤、反動言論,極力否定我國曆代中央政權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否定新疆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血脈相連的成員,否定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否定新疆歷來是多種宗教並存的地區,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反對社會主義制度。這些錯誤、反動思想,在新疆滲透蔓延的時間長、範圍廣、程度深、危害大,致使一些人對新疆的歷史、民族、文化、宗教等問題產生錯誤認知;一些人在精神信仰、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等方面,對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並不清楚;一些人甚至做起了妄圖把新疆分裂出去的“獨立夢”“建國夢”。直到今天,民族分裂思想、“雙泛”思想、宗教極端思想流毒遠未肅清,這些都嚴重虛化、消解了人們的國家認同感。新疆反分裂鬥爭實踐深刻表明,我們與民族分裂勢力的鬥爭,根子就在意識形態領域,焦點就是新疆歷史問題。不澄清被民族分裂勢力歪曲篡改的歷史事實、不徹底剷除民族分裂思想的流毒,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就無從談起。

歷史問題是重大政治原則問題,對歷史問題的不同看法和不同解讀,直接影響各族幹部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必須徹底清除民族分裂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散佈的錯誤言論和反動思想的影響,正確認識新疆歷史、還原歷史真相、澄清錯誤認知、樹立正確觀念、提高辨別能力,這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迫切需要,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是團結群眾、凝聚人心的根本,也是增強各族幹部群眾精神力量的根本。

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自漢代開始,新疆正式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在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歷史演進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同開拓了中國的遼闊疆土,共同締造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新疆地區始終是中國組成部分的事實不容置疑。

新疆古稱西域,意為中國西部的疆域。公元前60年,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地區軍政體系的建立標誌著新疆正式納入中國版圖,西漢政府在今輪臺縣設立西域都護府。以兩漢西域都護府、西域長史府,三國兩晉戊己校尉、西域長史府,唐安西大都護府、北庭大都護府等為核心的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歷史,證明新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用槍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繼而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我國的邊疆地區。1865年,中亞浩罕國阿古柏入侵新疆,並與英帝國主義勾結,沙皇也乘機出兵侵入伊犁,1870年阿古柏率部攻佔新疆,妄圖把新疆分裂出去。在祖國腹背受敵的危難時刻,左宗棠率領清軍在各族同胞的大力支援下,迅速擊潰阿古柏勢力,收復新疆,維護了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光緒十年(1884)十月,左宗棠、劉錦棠上奏清政府建新疆省,清政府採納了建議,發佈新疆建省上諭,正式建立新疆省。從1840年至1949年的100多年間,新疆各民族逐漸在抗擊侵略、反分裂鬥爭中從自發聯合到自覺聯合,在抵禦外來侵略、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鬥爭中,結成了休慼相關、榮辱與共的關係。近代以來,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奮起反抗、共赴國難,共同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篇章。新疆各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實現了和平解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大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族人民昂首進入了新時代。

二、多民族、多文化是我國的一大特色,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

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了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新疆地區民族關係的演變,始終與中華各民族關係演變相聯繫。新疆歷史證明,新疆既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園,更是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從開始就深深打上了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印記,千百年來新疆各民族文化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是任何分裂勢力都篡改不了的鐵的事實。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詩句“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藩王能漢語”,是當時新疆地區民漢語言並用、文化繁榮景象的寫照。西遼時期,契丹人征服喀喇汗王朝,控制全新疆和中亞,典章禮制多依從中原。元代,大批畏兀兒等少數民族移居內地生活,學習使用漢語,有的參加科舉考試並被錄用為各級官員,湧現了一大批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史學家、農學家、翻譯家等,助推新疆各民族文化出現了一個發展高峰。正如《新疆的文化保護與發展》白皮書中闡述,在新疆,不同語言的互借互用成為普遍現象,享受多樣特色美食是新疆各民族成員共同愛好。各民族成員長期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在語言、飲食、服飾、音樂、舞蹈、建築等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方面相互影響、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始終是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點。

三、新疆歷史證明,新疆歷來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種宗教信仰並存地區,一教或兩教為主、多教並存是新疆宗教格局的歷史特點

伊斯蘭教既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唯一信仰的宗教。多種宗教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關係的主流。不管歷史上各種宗教如何演變,多種宗教並存的格局始終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新疆地處中國西北、亞洲腹地,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樞紐,也是各種宗教傳播和匯聚之地。

在原始社會,新疆地區的居民就產生了原始宗教觀念,並逐步形成了薩滿教。公元前4世紀以前,新疆流行的是原始宗教。從公元前4世紀起,盛行於東西方的一些宗教沿著絲綢之路陸續傳入新疆地區。最先傳入的是祆教。

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佛教傳入新疆地區,逐漸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宗教,形成以佛教為主要宗教的多種宗教並存格局,並先後形成了于闐、疏勒、龜茲、高昌等著名佛教中心。4世紀至10世紀,佛教進入鼎盛時期。同期,祆教流行於新疆各地,吐魯番地區尤為盛行。

5世紀前後,道教傳入新疆,主要盛行於吐魯番、哈密等地,至清代傳播到新疆大部分地區並一度復興。

6世紀,摩尼教和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相繼傳入新疆。10世紀至14世紀,景教隨著許多地方回鶻等民族改信而逐步興盛。

9世紀末10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南部,新疆原有宗教格局再次發生變化。喀喇汗王朝在接受伊斯蘭教後,於10世紀中葉向信仰佛教的于闐王國發動了40餘年的宗教戰爭,11世紀初攻滅于闐,將伊斯蘭教強制推行到這一地區,形成了南疆以伊斯蘭教為主、北疆以佛教為主,伊斯蘭教與佛教並立的格局。

14世紀中葉,東察合臺汗國統治者以戰爭等強制手段,將伊斯蘭教逐漸推行到塔里木盆地北緣、吐魯番盆地和哈密一帶。至16世紀初,新疆形成了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多種宗教並存的格局。

此後,各種宗教繼續傳入新疆地區。18世紀開始,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相繼傳入新疆地區。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多種宗教並存的格局一直延續至今。

新疆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鬥爭是一場針鋒相對、你死我活的爭奪戰。我們要清醒看到,新疆仍然處於“三期疊加”時期,分裂和反分裂的鬥爭是長期的、複雜的、尖銳的,有時甚至是十分激烈的,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任務依然十分艱鉅。徹底肅清民族分裂思想的流毒,以及“兩面人”在意識形態領域散佈的錯誤、反動觀念,增強各族群眾免疫能力的任務是長期、繁重的工作。“心病還需心藥醫”,“心藥”就是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五觀”,就是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對各族幹部群眾長期進行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新疆各族幹部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

彻底肃清民族分裂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流毒

審核:董安春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彻底肃清民族分裂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流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