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長,個人成功,職場人生的法寶:過程至善

稻盛和夫在《成功的真諦》一書中提到,企業、個人要成就一份事業,必須做到“動機至善、過程至善”。

企業成長,個人成功,職場人生的法寶:過程至善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52歲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稻盛和夫無疑是日本企業界的成功者。他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創建的“阿米巴”模式被世界眾多知名企業採用。最近我在圖書館借到了《成功的真諦》這本書,書中稻盛和夫的一個觀點讓我感受較多,他在書中提到,在開展事業的過程中要做到“過程至善”,也就是說為了取得成功不能採取卑劣的手段。他對“善”的定義為“善良,不卑鄙”,但我個人對“善”的理解,更多的是“完善,完整”。

“過程至善”要求我們在考慮問題、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全面。看問題片面,提出的解決辦法必然是局部的,最終肯定也不能解決問題;做事情片面,做出的結果必然是殘缺的,最終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比如我們的在和客戶談合作時,只考慮自己企業的盈利情況,而不考慮被客戶的實際需求滿足,必然會導致合作談判的失敗。

企業成長,個人成功,職場人生的法寶:過程至善

“過程至善”要求我們做事一定要堅持,我們只有不懈堅持,才能實現成功。時間是成功最好的工具,你所付出的努力將由時間來驗證。在自己選擇的事業面前要持之以恆,不管什麼困難,不管什麼熱嘲冷諷,堅持幹就是了。任何的動搖、鬆懈,都有可能導致失敗或半途而廢。而堅持的來源,就是我們對事業必然成功的意願,稻盛和夫創辦的京都陶瓷株式會社,從最開始的20名初中生,成長為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靠的就是長久的堅持。阿里巴巴從最初的18個合夥人企業,成長為一家互聯網巨頭公司,借用馬雲在2015年冬季達沃斯論壇上講的一句話:我所擁有的只有堅持。

企業成長,個人成功,職場人生的法寶:過程至善

“過程至善”要求我們,做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終,持續將過程控制在至善的軌道上。特別是現在的市場經濟環境,很多企業都提出來了轉型發展的規劃,在執行這些規劃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但我們不能遇到問題就裹足不前甚至萌生退意。做任何事情都是提建議、做方案容易,但落地實施難。很多企業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講“強化落實”呢,必然是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存在“落實不到位”,甚至“不落實”現象。公司下發的制度不落實,必然會導致公司管理的混亂;確定的方案不落實,必然會出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結果。很多企業,從不缺少制定戰略的人,大多數時候,缺的是能從戰略開始,一路堅持,善始善終,輸出圓滿執行結果的人。

“過程至善”更要求我們有長遠的目光和遠大的胸懷。在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當下,我們會發現很多企業頻繁的更換負責人,為什麼呢?這主要問題在於這些企業的老闆大多隻顧眼前的利益,沒有長遠的發展規劃,他們耐不住寂寞,無法沉下心來好好做一份事業,對職業經理人的考核也是隻要業績,不要管理和規劃,因此,職業經理人的業績資源被壓榨乾淨,就會更換他們,或者職業經理人短期無法達成業績指標,也會更換他們。這樣的企業,一般都很難有長足的發展,最終也沒有什麼好的結果。

企業成長,個人成功,職場人生的法寶:過程至善

每一個職場工作的人,都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堅持“過程至善”,堅信意願的力量,讓這種力量在事業中發揮作用,就定能成就自己的夢想,成就企業的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